望海坡的秋天,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而这幅画卷的主色调,便是那被红豆染红的浓郁色彩。
在合作社的两亩红豆地里,沉甸甸的豆荚挂满了枝头,仿佛一串串红色的风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每一个豆荚都饱满而充实,似乎快要被里面的红豆撑破。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望海坡上时,陈老五早已在凌晨四点就起床了。
他怀揣着一个粗布口袋,肩上扛着一把锋利的镰刀,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片红豆地。
今天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红豆收割的日子。
陈老五深知,要想获得优质的红豆种子,就必须赶在太阳升起之前,挑选出最好的红豆。
因为在清晨的凉爽空气中,红豆的品质最为上乘,而随着太阳的升高,温度的上升,红豆的质量会逐渐受到影响。
当他走进红豆地时,那一片红色的海洋让他心情愉悦。
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红豆香气,然后开始动手收割。
他小心翼翼地用镰刀割断豆秆,将豆荚轻轻地放入粗布口袋中,生怕弄坏了里面的红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逐渐升起,阳光洒在红豆地上,照亮了每一个角落。
陈老五的身影在这片红色的海洋中穿梭,他的动作娴熟而迅,不一会儿,粗布口袋就装满了沉甸甸的豆荚。
风一吹,豆荚相互碰撞,出“沙沙”
的声音,这声音仿佛是大自然为他演奏的一曲美妙乐章。
阳光的暖意也随着风在田埂上漫开,温暖着他的身体,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满足。
地里已经来了不少社员,男人们弯腰割着豆秆,女人们蹲在田埂边摘豆荚,孩子们在田边跑来跑去,帮着捡拾掉落的豆荚,热闹得像过年。
陈老五没去跟大伙一起割豆秆,而是径直走到地块中央——这里的红豆是他春天亲手种的,当时他蹲在地里,一颗一颗把种子埋进土里,每天浇水、除草,比照顾自家孙子还上心。
“五叔,您咋不去割豆秆啊?”
小伟扛着一捆豆秆路过,看到陈老五蹲在地里翻拣豆荚,笑着问。
陈老五举起手里的豆荚,豆荚饱满得能看见里面的红豆轮廓,他眼里满是笑意:“我挑点好豆荚当种子,明年的收成,全靠这些了。”
他说着,把挑好的豆荚放进粗布口袋里,动作轻得像怕碰坏了宝贝——这些豆荚里的红豆,颗颗饱满,没有虫眼,是最好的种子料。
社员们看着他认真的样子,都忍不住笑了。
王婶一边摘豆荚一边说:“老五对种子的上心劲,比对自家孩子还足。
有他挑的种子,明年咱的红豆肯定还能丰收。”
陈老五没接话,只是更专注地挑着豆荚。
他想起去年这个时候,自己因为喝了酒误了守夜,让老鼠咬了种子,还得跑三个村找替补种子的事。
那时候的愧疚和慌乱,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而现在,看着自己亲手种出的红豆,看着满地里丰收的景象,他心里满是踏实——这是他用汗水和坚持换来的,是对社员们信任最好的回报。
太阳渐渐升高,地里的红豆收割得差不多了。
社员们把摘好的豆荚装进麻袋,扛到晒谷场去晾晒。
陈老五的粗布口袋也满了,他拎着口袋,往仓库走——他要把这些挑好的豆荚单独存放,等晒干后剥出红豆,当成明年的种子。
到了仓库,陈老五先把口袋里的豆荚倒在干净的竹筛上,仔细挑拣了一遍,把有虫眼、不饱满的豆荚都挑出来,才把剩下的豆荚装进一个新麻袋里。
他找了张红纸,用毛笔在上面写了一行字:“陈老五负责看护,绝不再误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