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望海坡,午后的阳光格外炽热,合作社的会议室里却透着一股冷静的氛围。
三秒坐在主位上,面前摆放着三份厚厚的成本核算表,分别对应县城、贵阳、遵义三地的租金、人工、运输等费用。
赵老板、贵阳市的王采购员、遵义市的李娜坐在两侧,神情专注地听着三秒的分析。
“目前咱们的土豆收购价统一是7毛5一斤,但各地的运营成本差异很大。”
三秒指着表格说,“县城租金低、运输近,每斤成本大概8分;贵阳需要冷链运输,成本得1毛5;遵义距离更远,加上连锁市的管理费用,成本要1毛2。
要是强行定统一售价,要么有的渠道没利润,要么有的渠道定价过高影响销量,都不合适。”
王采购员率先点头:“三秒说得对,贵阳的冷链成本确实高,要是跟县城卖一个价,我们根本没利润空间。
但要是定价太高,又会失去竞争力。”
李娜也附和道:“我们市在遵义有十多家门店,人工和管理费用占比大,确实需要更灵活的定价空间。”
赵老板看着两人,又看向三秒:“那你觉得该咋定?总不能各定各的,到时候互相压价抢客户,伤了和气不说,还得砸了望海坡的牌子。”
三秒早就有了想法,他拿出一份提前拟好的《定价准则》,分给三人:“我的意思是,合作社定一个统一的底价——每斤不低于8毛5,然后你们根据当地的成本自行上浮定价,只要不过1块2,并且不互相跨区域低价销售,合作社就不干涉。
这样既能保证每个渠道都有钱赚,又能避免恶意竞争。”
赵老板接过准则,仔细看了一遍,眼睛一亮:“这办法好!
县城成本低,我定8毛8一斤,有1毛3的利润;贵阳成本高,王哥定1块1,也有1毛的利润;李姐在遵义定1块,利润也不少。
大家互不干涉,省得为了抢客户互相压价,长久!”
王采购员和李娜也觉得这办法合理,当场就签了字。
王采购员笑着说:“以前跟其他供应商合作,总因为定价闹矛盾,要么被压价没利润,要么定价太高卖不动。
现在有了统一底价,又能灵活调整,踏实多了。”
李娜也说:“这样我们就能根据遵义的市场情况调整定价,比如搞促销的时候降到9毛5,平时卖1块,既不亏,又能吸引顾客,太方便了。”
定价准则确定后,三秒又把准则抄送给了其他小零售商,还在合作社的公告栏上贴了一份,确保每个合作伙伴都清楚规则。
接下来的日子里,各地的定价果然如预期般合理——县城市卖8毛8一斤,贵阳卖1块1一斤,遵义卖1块一斤,虽然有差异,但都在成本核算的合理范围内,既保证了利润,又符合当地的消费能力。
有一次,三秒去县城市考察,正好遇到一位从贵阳来的顾客。
顾客拿起土豆,看到价签上的8毛8,惊讶地说:“你们这儿的望海坡土豆比贵阳便宜2毛多,我在贵阳买都要1块1呢!”
导购员笑着解释:“贵阳的运输和存储成本高,定价自然会高一些。
但不管在哪买,望海坡土豆的品质都是一样的,您放心买。”
顾客听了,点点头说:“也是,一分钱一分货,只要品质好,贵点也值。”
这件事让三秒更加确定,灵活定价的办法是对的。
不同地区的成本和消费能力不同,强行统一售价只会适得其反,而给出合理的定价区间,让合作伙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才能实现共赢。
没过多久,赵老板又带来了好消息——县城市的土豆销量比之前涨了15,很多顾客觉得“价格合理,品质又好”
,成了回头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