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县城市里,蔬菜区的土豆货架又空了大半。
导购员小李一边贴“暂时缺货”
的告示,一边应付着顾客的询问:“阿姨,望海坡的土豆今天卖完了,您明天再来看看吧。”
可顾客却不依:“我都来三天了,天天缺货,你们市咋回事啊?”
小李无奈地叹气——自从望海坡的土豆大部分供往贵阳后,县城的货就一直紧张,她每天都要面对无数次这样的抱怨。
市采购员老张也急得团团转,他拿着电话,语气带着几分催促:“赵老板,你到底啥时候能送货啊?货架都空好几天了,顾客投诉不断,再没货,我只能从其他地方进了!”
电话那头的赵老板,此刻正坐在合作社的院子里,眉头紧锁。
他挂了电话,又点燃一支烟,对面前的三秒说:“三秒兄弟,你看这事儿闹的。
县城市天天催我要货,货架都空了,再这样下去,我这生意就没法做了。”
三秒给赵老板续了杯热水,平静地说:“王哥,我知道你难。
可现在每月产量就七千斤,贵阳市要五千斤,剩下的两千斤,给你一千五百斤,已经是最大的量了,实在没法再多给。”
“我知道你有难处,可我也难啊!”
赵老板掐灭烟头,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当年可是我最先收你的土豆,那时候你刚种土豆,没人愿意要,是我帮你打开了县城的市场,你不能忘了老交情啊!”
他顿了顿,又说:“这样,我把收购价提到7毛5,跟贵阳一样,你多给我两成货,一千斤就行,行不行?”
三秒看着赵老板焦虑的样子,心里也有些不忍。
赵老板确实是最早支持他的客户,当年要是没有赵老板,望海坡的土豆也很难在县城打开市场。
可现在贵阳的订单是长期合作的关键,要是减少供往贵阳的货,影响了口碑,以后想再合作就难了。
他沉默了片刻,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赵老板:“王哥,您先看看这个。
这是明年的供货意向书,我打算再扩种五十亩土豆,到时候每月产量能达到一万五斤。
明年,我优先给您留四成货,也就是六千斤,比现在多三倍还多,绝对不会耽误您的生意。”
赵老板接过意向书,仔细看了起来。
意向书上写着明年的种植面积、预计产量、供货比例,还有承诺的收购价——7毛5一斤,跟贵阳一样。
他抬头看着三秒,眼神里满是惊讶:“你真打算扩种这么多?还优先给我留四成货?”
“是真的。”
三秒认真地说,“您是老客户,我不会忘了您的支持。
今年之所以没法多给您货,是因为产量有限,而且贵阳市是咱打开外部市场的关键,必须保证品质和供应量,才能打响‘望海坡土豆’的牌子。
等明年产量上来了,不仅您的货能保证,我还打算把土豆卖到更多地方,到时候大家都能赚更多钱。”
赵老板看着意向书上的条款,心里的焦虑渐渐消散。
他知道三秒是个实在人,既然写进了意向书,就一定会兑现承诺。
“行!
三秒兄弟,我信你!”
他站起身,握着三秒的手,“今年我就再撑撑,等明年你扩种了,咱再好好合作!”
三秒笑着说:“谢谢您的理解,王哥。
今年剩下的这几个月,我会尽量协调,要是有多余的货,一定先给您留着。
而且我还打算把三级果做成土豆粉,到时候也给您供货,您可以卖到市,丰富下品类。”
“土豆粉?”
赵老板眼睛一亮,“这个好!
现在很多顾客都爱吃土豆粉,要是能有望海坡的土豆做的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