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展会过后,春花的玉米粑名气更大了,每天不仅要给镇里的市和中学食堂送货,还有不少人特意从邻镇赶来买,订单比之前多了近一倍。
合作社的库房里,大家依旧忙着磨浆、包馅、蒸粑,一派热闹景象。
这天早上,三秒蹲在灶台边,看着刚倒进蒸笼的玉米浆,忽然皱起眉头:“春花,你看咱这玉米粑,虽然好吃,可跟别人家的比,除了包装,也没啥特别的标记。
人家买回去,吃着好,想再买,说不定都记不清是咱望海坡的了。”
春花停下手里的活,琢磨着三秒的话:“你说得对,可咋弄标记呢?总不能在每个粑上写字吧?”
三秒从口袋里掏出个东西,递到春花面前——是个巴掌大的竹制模具,上面刻着“望海坡”
三个字,边缘还雕着简单的玉米图案。
“我昨天让镇上的竹匠做的,你看,蒸粑前把模具往浆上一按,就能印上字,既不影响口感,还能让人家记住咱的牌子。”
春花拿起模具,翻来覆去地看,眼睛一下子亮了:“这个好!
既好看又特别,人家一看‘望海坡’三个字,就知道是咱的粑!
以后想吃,就找‘望海坡玉米粑’,再也不会记混了!”
当天蒸粑时,春花就试着用了竹模。
她先舀一勺玉米浆放进蒸笼格子里,再把竹模轻轻按在浆上,等浆稍微凝固,再把模具拿起来——粑的表面就清晰地印上了“望海坡”
三个字,旁边的玉米图案也格外精致,看着就比之前的粑更有辨识度。
“真好看!”
王二婶凑过来看了看,笑着说,“有了这三个字,咱的粑就像有了‘身份证’,走到哪儿人家都知道是咱望海坡的!”
赶集的时候,印着“望海坡”
三个字的玉米粑刚摆出来,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有个之前买过的大妈,拿起一个仔细看了看,笑着说:“姑娘,你这粑上还印了字啊!
‘望海坡’,好记!
我上次买回去给我闺女吃,她还问我在哪儿买的,我记不清地名,这下好了,看这三个字就知道了!”
还有个第一次来买的大叔,指着字问:“这是你们村的名字?这粑是纯手工做的吧?看着就实在。”
春花笑着点头:“大叔,这是咱望海坡的玉米粑,纯手工做的,没加任何添加剂。
您尝尝,保证好吃!”
大叔尝了一口,连连点头:“好吃!
有了这三个字,我下次想买,直接说‘望海坡玉米粑’,人家就知道了!
给我称两斤,甜口的!”
让春花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真的有人专门找“望海坡”
的牌子买粑。
有次,一个从县城来的阿姨,在集市上转了好几圈,最后找到春花的摊子,指着粑上的字说:“我总算找到你了!
我邻居上次从这儿买了‘望海坡玉米粑’,说特别好吃,让我也来买。
我转了半天,就你这粑上有‘望海坡’三个字,准没错!”
阿姨一下子买了五斤,还说要带回去给朋友尝尝:“有牌子的东西就是不一样,看着就放心,不是随便凑数的。
以后我想吃,就专门来买‘望海坡’的!”
渐渐地,“望海坡玉米粑”
的名号在镇上、县城里慢慢传了开来。
有人在朋友圈晒印着“望海坡”
三个字的玉米粑,说“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农家粑”
;还有人在菜市场打听“望海坡玉米粑”
在哪儿买,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单品”
。
市的张老板也特意找到春花,笑着说:“春花,你这‘望海坡’的牌子打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