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春花点点头,心里有了新的想法——除了玉米须煮水,还可以用玉米芯做燃料,用玉米叶做包装,甚至可以用玉米磨成粉,做玉米面条、玉米馒头,让玉米的价值最大化。
这样一来,不仅能消化合作社的玉米,还能开更多的农产品,让望海坡的玉米走出更多的路子。
后来,春花把玉米须水的做法教给了合作社的其他社员,大家也开始在自己的摊子前摆上玉米须水,免费给顾客喝。
慢慢地,“望海坡玉米须水”
也成了镇上的一个小特色,不少人来赶集,就是为了喝一口这免费的玉米须水,再买些望海坡的农产品。
有次,县电视台的人来镇上采访,看见春花的摊子前大家排队喝玉米须水的场景,特意过来采访她。
春花笑着说:“这玉米须本来是废料,扔了可惜,煮成水给顾客喝,既能解渴,又能去火气,是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我们望海坡的玉米,浑身都是宝,以后我们还要开更多玉米产品,让更多人知道望海坡的玉米!”
采访播出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望海坡的玉米粑和玉米须水,还有人特意从县城来镇上,就为了尝尝这原生态的玉米产品。
春花的玉米粑生意越来越红火,合作社的玉米销量也越来越高,大家的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
看着这一切,春花心里满是感慨。
她知道,这小小的玉米须水,不仅是玉米价值的延伸,更是望海坡人朴实、热情的体现。
只要用心挖掘,平凡的事物也能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就像这玉米须,原本是不起眼的废料,却因为一个小小的想法,变成了连接顾客的纽带,让望海坡的味道,带着温暖和善意,传递给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