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点点头:“是啊,还要种点玉米和白菜,草海的乡亲们爱吃玉米饼,我跟娘学做玉米饼,下次他们来,让他们尝尝我的手艺。”
三秒则走到仓库门口,看着巡查表上的红勾,心里暗暗想着:冬天的时候,要把水渠的巡查做得更仔细,等草海的松木来了,就和乡亲们一起把渠桩安好,让水渠更结实,也让两村的情谊,像渠桩一样牢固。
日子一天天过去,望海坡的乡亲们依旧按规矩轮流守渠,巡查表上的红勾越来越多,偶尔还会出现“渠边除草”
“修补小裂缝”
的备注,每一笔都透着认真。
三秒还把草海乡亲们的名字,也添在了巡查表的旁边,说:“虽然他们不在望海坡,但也是守渠的人,得把他们的名字记上。”
冬天很快就来了,望海坡下了一场小雪,渠边的杨树苗裹上了一层白霜,却依旧挺拔。
一天早上,李大叔刚打开门,就看见远处的山路上,来了一队马车,马车上装着粗壮的松木,赵卫东坐在最前面的马车上,正朝着望海坡挥手。
“草海的乡亲们来了!”
李大叔兴奋地喊了起来,乡亲们听到喊声,都赶紧跑了出来,有的帮忙卸松木,有的给草海的乡亲们递热水,有的则拉着他们的手,问长问短,院子里又热闹了起来。
赵卫东喝着热水,笑着说:“这些松木都是选的结实的,做渠桩最合适。
咱们明天就开始安,争取年前把渠桩都安好,让水渠安安稳稳过冬。”
“好!
明天就干!”
望海坡的乡亲们齐声说。
接下来的几天,两村的乡亲们一起动手,把松木锯成合适的长度,再用铁锹挖好坑,把松木桩牢牢地埋在渠边,每根桩之间的距离都量得整整齐齐,还用水泥把桩根糊好,防止渗水。
三秒拿着图纸,在旁边指挥,确保渠桩的位置准确,不影响水流。
安完渠桩的那天,乡亲们又在渠边支起了锅,煮了土豆炖肉,还蒸了玉米饼。
大家坐在渠边,吃着饭,聊着天,看着渠边的松木桩,心里都充满了成就感。
赵卫东看着松木桩,笑着说:“有了这些渠桩,水渠就更结实了,咱们两村的情谊,也像这些桩一样,牢牢固固,永远不断。”
“对!
永远不断!”
乡亲们齐声说,声音在雪后的山谷里回荡,格外响亮。
雪后的阳光洒在水渠上,洒在松木桩上,也洒在乡亲们的脸上。
大家知道,这水渠不仅是灌溉的通道,更是两村情谊的纽带,它连接着望海坡和草海,连接着两村乡亲的心,这份情谊,会像渠里的水一样,永远流淌,永远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