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要是储存不好,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多巡夜,多留意,心里踏实,也能让您这样的收购商放心。”
到了仓库,春花赶紧去灶房端红薯。
三秒则领着赵老板去看土豆窖——窖口的木盖用铁丝加固过,旁边还放着个温度计,上面显示窖内温度十五度,湿度六十,正是土豆储存的最佳条件。
三秒掀开木盖,用手电往窖里照:“赵叔,您看,土豆都是分层放的,每层之间留了通风的缝隙,底下还铺了干稻草,防潮又保暖。”
赵老板凑过去,借着手电光往窖里看——土豆堆得整整齐齐,个个饱满光滑,没有一个芽或腐烂的。
他忍不住点点头:“不错不错,你们这土豆储存得比去年还好。
我去年收的土豆,有几个村的存了不到一个月就芽了,你们这窖藏技术,真是没话说。”
春花端着红薯过来,递给赵老板一个:“赵叔,您尝尝,这是咱们刚从窖里拿出来的土豆,煮着吃最甜。”
赵老板接过红薯,剥开皮,咬了一口,甜得流蜜,嘴里满是土豆的清香。
“好吃!
比去年的还甜!”
他忍不住赞叹,“就冲这口感,还有你们这巡夜的上心劲儿,今年的土豆我全要了!”
三秒和春花听了,都高兴得笑了。
春花赶紧拿出纸笔,准备跟赵老板签收购合同。
赵老板却摆了摆手:“合同不急,我先跟你们聊聊。
你们这巡夜的规矩,是一直都这么严吗?”
三秒坐在旁边,喝了口热水,慢慢说:“一开始也没这么严,去年有个村的土豆被偷了,咱们才重视起来。
后来成立了合作社,就定了巡夜的规矩——每天两人值班,分片区巡夜,每小时报平安,还要把巡夜情况记在本子上。
不管刮风下雨,都没人偷懒。”
他又拿出巡夜本,递给赵老板:“您看,这上面记的都是每天的巡夜情况,谁值的班,哪个土豆窖有异常,什么时候加的秸秆,都写得清清楚楚。
社员们也都很支持,有时候家里没事,还会主动来帮忙巡夜。”
赵老板翻着巡夜本,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有三秒的,有春花的,还有李叔、张婶、王二婶的,每个人的字迹都不一样,却都透着认真。
他忍不住感慨:“你们这合作社,真是把‘上心’两个字做到家了。
我收了这么多年土豆,最清楚——上心的庄稼人,种不出差东西。
你们对土豆这么用心,对巡夜这么负责,我要是不把土豆全收了,都对不起你们这份踏实。”
正说着,仓库外面传来了手电光——是李叔和张婶巡夜过来了。
他们看见赵老板,赶紧打招呼:“赵老板来了?这么晚了还没休息啊?”
赵老板笑着说:“刚跟三秒聊你们巡夜的事呢,你们这手电光,夜里在坡上晃着,看着就让人放心。”
李叔不好意思地笑了:“都是应该的。
咱们种土豆不容易,要是因为没巡好夜出了岔子,多可惜啊。
我跟张婶今晚巡了三个土豆窖,都好好的,麦苗也没被霜打,您就放心吧。”
张婶也补充道:“是啊,咱们的土豆,不管是种的时候还是存的时候,都没马虎过,肯定能让您满意。”
赵老板看着眼前的几个人,心里满是踏实。
他站起身,对三秒和春花说:“合同现在就签,价格比去年高一毛钱,你们看怎么样?”
三秒和春花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这个价格,比他们预期的还高。
签完合同,赵老板准备走了。
三秒和春花送他到货车旁,远处的手电光还在漫坡上晃动,像一串不会熄灭的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