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白菜一点事都没有!
以后你们要是还补充法子,可别忘了叫上我!”
三秒和春花笑着答应,心里满是温暖。
他们没想到,一本小小的册子,几个简单的老法子,竟然能帮到这么多人。
从那以后,村里的人更重视这些老智慧了,遇到种地的难题,都会先翻翻小册子,或者去问三秒和春花,甚至有邻村的人听说了,特意来请教怎么防涝、怎么看天气,三秒和春花都耐心地一一解答,还把小册子复印了送给他们。
转眼到了秋收,三秒和春花的土豆地迎来了大丰收。
挖出来的土豆又大又圆,表皮光滑,没有一点被水泡过的痕迹。
赵老板来收土豆的时候,看着满筐的土豆,忍不住赞叹:“你们的土豆真是一年比一年好!
我跟县城的市说了,以后就认准你们的‘田埂香’,其他家的我都不考虑了!”
春花笑着把赵老板迎进屋里,泡了杯用自家红薯干煮的茶:“这多亏了老辈的法子,还有村里人的帮忙。
明年我们打算再扩几亩地,多种点红薯和玉米,到时候还得麻烦赵老板多帮忙推销。”
赵老板一口答应:“没问题!
你们的东西好,我肯定乐意帮着卖!”
收完土豆,三秒和春花没闲着,他们又开始整理新的老法子。
这次不仅有防涝、看天气的,还加了选种、施肥、储存庄稼的窍门,都是从村里老人那里收集来的。
他们把册子重新打印,封面换成了田埂的插画,看起来更亲切了。
村里的人拿到新册子,都像宝贝一样收着,有的还传给了在外打工的孩子,说让他们也学学,以后要是想回家种地,也有个参考。
有一天,镇上的文化站来人了,说是听说村里有本种地的老法子册子,想收集起来,放进镇里的文化馆展览,让更多人知道这些老智慧。
三秒和春花又惊又喜,赶紧把册子送了过去。
没过多久,文化馆就举办了“老辈种地智慧展”
,他们的册子被放在显眼的位置,旁边还配了土豆地、排水沟的照片,不少人看了都赞不绝口,说这些法子实用又接地气。
展览结束后,文化站的人还特意来感谢他们:“你们做了件大好事!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怎么种地了,这些老法子要是丢了,就太可惜了。
以后你们要是还有新的现,一定要跟我们说,我们还想把这些法子编成书,让更多人受益。”
三秒和春花点点头,心里满是自豪。
他们想起爷爷常说的“土地要守,法子要传”
,现在他们不仅守住了土地,还把法子传了出去,让更多人知道,老辈人的经验不是过时的东西,而是能实实在在帮到人的智慧。
又是一个六月的夜晚,风轻轻吹着,地里的玉米苗出“沙沙”
的响。
三秒和春花坐在田埂上,手里拿着那本已经翻得有些旧的册子,看着远处的星星。
“你看,咱们的册子现在都进文化馆了,爷爷要是知道了,肯定会特别骄傲。”
春花靠在三秒肩上,声音里满是温柔。
三秒紧紧握住她的手,抬头望向星空,仿佛看见爷爷在天上笑着,眼里满是欣慰。
风从耳边吹过,带着玉米的清香,像是爷爷的声音在说:“好小子,好丫头,你们做得好。
土地是根,法子是魂,只要根还在,魂不丢,咱们的日子就会一直好下去。”
三秒心里暖暖的,他知道,只要他们还在,只要村里的人还在,这些老法子就不会失传,这片土地就会一直生机勃勃,大家的日子也会像地里的庄稼一样,一年比一年红火,一年比一年有盼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