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头往市送强多了,还不用看人家脸色。”
三秒带越想越觉得靠谱,心里的石头一下子落了地。
“五叔,您这招太妙了!”
他一拍大腿,“我这就给小李打电话,让他帮忙在城里宣传宣传!”
小李在镇上农技站工作,认识不少城里的朋友,听了三秒带的想法,一口答应下来:“三秒哥,这主意好!
我帮你建个微信群,点玉米地的照片,再写个活动介绍,保准有人来!”
没过两天,小李就打来电话,说已经有二十多户城里人报名了,定在下周末来采摘。
三秒带赶紧张罗起来:在村口挂了个红布条,写着“望海坡甜糯玉米采摘园”
;在玉米地里留出几条宽敞的通道,方便人走动;还在地头搭了个凉棚,支起几口大锅,准备现场煮玉米给大家尝。
陈老五也来帮忙,指挥着二柱子把玉米地周围的杂草除干净,又让王老五媳妇蒸了些玉米饼,准备当午饭。
“咱望海坡的脸面,可不能丢。”
他一边指挥一边念叨,“玉米要挑最好的,让城里人一看就稀罕;人要热情点,让他们来了还想再来。”
采摘那天,天公作美,晴空万里。
一大早,就有城里人开着车来了,停在村口的空地上,红的、白的、黑的,像来了群花蝴蝶。
三秒带穿着新洗的蓝布褂子,站在村口迎接,心里有点紧张,手心直冒汗。
“三秒哥,别紧张,就当是亲戚来串门。”
二柱子给他打气,手里还举着个写着“采摘入口”
的牌子。
第一个下车的是个戴眼镜的阿姨,提着个小篮子,笑着说:“我是小李的朋友,听他说你家的玉米特别甜,特意来尝尝。”
“阿姨您好,里面请,随便摘,摘下来能直接煮着吃。”
三秒带赶紧引路,把人带到玉米地。
城里人像进了游乐场,兴奋地钻进玉米地,有的踮着脚找大穗子,有的举着手机拍照,还有的孩子直接坐在玉米地里,拿着玉米须当胡子玩,笑声像银铃一样洒满了地。
“这玉米真嫩,浆水真多!”
一个大叔咬了口刚摘的玉米,赞不绝口。
“比市买的甜多了!”
阿姨们围着煮玉米的大锅,手里拿着玉米啃,嘴角沾着浆水也不在意。
三秒带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陈老五蹲在凉棚下,喝着酒,看着城里人和村里人说说笑笑,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
“你看,”
他对三秒带说,“这才是咱望海坡该有的样子,土地不光能长庄稼,还能长欢乐。”
中午吃饭时,城里人像在自家一样,围着桌子吃玉米饼、喝玉米粥,夸着春花的手艺好。
有人问:“你们这还有啥农产品?我想带点回去。”
三秒带赶紧说:“有白菜、萝卜,都是没打农药的,还有自家腌的辣椒、咸菜。”
大家一听,又开始忙着装菜,不一会儿,带来的篮子就都装满了。
结账时,没人讨价还价,有的还主动多给了钱,说:“体验这么好,多给点应该的。”
一天下来,不光玉米卖了个精光,白菜、萝卜也卖了不少,算下来比给市送货还多赚了三百多块。
更重要的是,好多城里人留了联系方式,说以后还要来,让三秒带种点别的蔬菜。
“三秒哥,您这招太神了!”
二柱子数着钱,手都在抖。
三秒带笑了,心里却明白——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是陈老五的点拨,是小李的帮忙,是大家伙儿的齐心,更是望海坡的土地,本身就藏着让人喜欢的魔力。
后来,前王村的李老四听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