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见没消化完的草渣。
“这羊粪是去年冬天攒的,捂了仨月,肥劲缓,苗爱吃。”
爷爷的声音顺着风飘过来,带着点笑意。
三秒假装没听见,忙着给“甜1号”
盖膜。
他把塑料膜裁成小块,每棵苗都罩上个小棚,像给它们戴了顶透明的帽子。
阳光照在膜上,反射出刺眼的光,他看着那些鼓鼓囊囊的小棚子,心里美滋滋的——这么暖和,种子准能早点芽。
中午回家吃饭时,爷孙俩谁都没提地里的事。
奶奶做的玉米糊糊,三秒没放糖就喝了两大碗,爷爷则就着咸菜,慢慢喝着,眼睛时不时瞟向窗外的玉米地。
下午天阴了,风里带着潮气。
三秒跑到地里一看,心凉了半截——盖着膜的“甜1号”
种子,有一半从土里冒出来了,白生生的芽尖蜷着,像被冻僵的小虫子。
膜上凝结的水珠滴在芽上,把嫩芽泡得涨。
“我早说了,膜捂得太严。”
爷爷不知啥时候站在他身后,手里拿着把小竹耙,“这天气忽冷忽热,得让苗透透气。”
三秒没说话,蹲下去把膜全掀了。
冷风一吹,那些嫩芽抖得更厉害了,他忽然想起爷爷栽的“铁根”
,赶紧往对面地里跑。
只见“铁根”
的秧苗立得笔直,翠绿色的叶子在风里轻轻晃,根须周围的土是湿润的,却一点不泥泞。
爷爷正用竹耙给苗根松松土,动作轻得像给孩子梳头。
“你看这叶尖。”
爷爷指着一片叶子,那里有个小小的黄点,“这是它在跟冻土较劲呢,把寒气吸到自己身上,根就不受冻了。”
三秒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
他蹲在自己的地里,看着那些蔫头耷脑的“甜1号”
,又看看爷爷地里精神的“铁根”
,忽然觉得手里的种子包装袋沉得厉害。
“爷,要不……我那半亩也栽‘铁根’吧?”
他的声音有点小,像犯了错的孩子。
爷爷却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朵花:“栽都栽了,就试试呗。
种地跟过日子一样,总得试过才知道啥合适。”
他从背篓里又拿出些“铁根”
秧苗,“那边要是出不来,咱再补栽,误不了事。”
傍晚的风带着暖意,吹得玉米叶沙沙响。
三秒坐在田埂上,看着爷爷在地里忙活的背影,忽然明白老人为啥非要种“铁根”
——不是固执,是他见过这老品种在灾年里结出的饱满棒子,知道哪些东西经得住岁月的磋磨。
他摸出兜里的“甜1号”
包装袋,被风吹得哗哗响。
远处的夕阳把爷爷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根扎在土里的老玉米秆,固执,却踏实。
三秒忽然觉得,这场比试不管输赢,他都已经学到了比高产更重要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