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秉谦和魏广微几乎是异口同声道:「臣等附议,并无异议!」
其他人也跟着齐声道:「臣等附议!」
韩被这整齐的声音吓了一跳。
今天这御前议事会,是自己出仕以来开得最快捷,最和谐的一次。
「既然众臣工没有异议,一致公推此两人,那就定下来。大伴。」
「奴婢在。」
「司礼监拟旨,明诏天下。」
「遵旨!」
韩默默地听着,听顾秉谦丶魏广微汇报了一些鸡毛蒜皮的破事,还有李起元汇报了户部与财政厅交割课税进度之事..:
什麽课税被户部交割给制置司财政厅,制置司成立税政总局,挂在财政厅名下,专司课税一事。
这不行,税赋乃国之根本,怎麽好放任于朝廷体制之外?
到时候奸侯胡乱操持,不仅国库收不到钱,还会横徵暴敛,鱼肉百姓。
韩正要张口阻止,突然脑海里浮现出矿监丶税监两个词,到喉咙的话又被咽了回去。
等到几项六部政务讨论完,韩开口道。
「皇上,自天启三年京察后,到现在有三年了。臣请皇上下诏,今年进行一轮新的京察。」
京察!
这个词在众臣心里不停地跳,跳得大家心惊肉跳。
自从万历初年,前首辅张居正行考成法,京察就成了剪除异己的利器。
在座的众人,记忆里最深刻的是两次京察。
第一次是万历四十五年丁已京察,由吏部尚书郑继之丶刑部尚书兼署都察院事李主持。
郑继之已年逾八十,老迈糊涂,遇事皆听从楚党党羽之言。
李得到浙党的全力支持。
佐理人员给事中徐绍吉是楚党骨干,御史韩浚隶属于齐党。
这次京察于是演为楚丶齐丶浙三党势力,对东林党以及其他异己的铲除,报复上次在辛亥京察失利。
尤其是东林党,在国本之争中大获全胜,又借着东宫挺击案,把郑贵妃一党打得落花流水,巩固了太子之位,更在朝野上下博得巨大名声。
结果在丁已京察中被三党联手,打得七零八落,而楚丶齐丶浙三党一时间风头无双。
最后还是在天启元年,东林党大佬于玉立当机立断,启用埋在京师的暗棋丶东林党「胆气智囊」汪文言(刘国华)。
汪文言纵横阖,行两桃杀三士之计,把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