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印真相。他认为阿芜引发的记忆洪流终将导致社会崩溃:“人类承受不了全部真实。痛苦会吞噬理性,仇恨将撕裂文明。”
于是,“归零计划”并未真正终结,而是转入地下。
他们在深海基地重启黑心残片,利用幸存的数据核心重建微型叙事锚点。手段不再依赖强制清除,而是更隐蔽的心理干预??通过社交媒体算法推送麻木内容,制造“记忆疲劳”;资助影视作品宣扬“放下过去才是幸福”;甚至操控舆论,将“铭记运动”污名化为“情绪勒索”“历史复仇主义”。
一时间,部分城市出现反向浪潮。有人公开焚烧《人间录》复刻本,宣称“我们不想再哭了”;有家庭拒绝认领无名骸骨,害怕揭开伤疤;更有学者撰文质疑:“如果每个人都执着于过去,谁来建设未来?”
分歧如裂痕蔓延。
但就在“静默同盟”以为胜券在握之际,一场意外打破了平衡。
地中海某岛屿考古现场,发掘出一座远古祭坛,中央立着一块双面石碑。正面刻着未知文明的文字,背面却是现代汉语:“如果你看到这里,请替我活下去。”经碳测定,石碑距今至少一万两千年。更诡异的是,每当月光照射碑体,表面就会浮现出动态影像??一群身披长袍的人围坐在篝火旁,逐一念出死者的名字。他们的服饰、语言虽与今不同,仪式却惊人相似。
国际学术界震动。这意味着,“铭记”并非某个人的创举,而是深植于人类文明基因中的原始行为。它早于国家、早于文字、早于宗教,是一种生存本能??唯有记住死者,生者才知自己从何而来。
这篇报告发布当日,全球新生儿中又有三百二十七人瞳孔闪过琉璃金,且全部做出了“点灯手势”。医院记录显示,这些婴儿出生时心率节奏与《忆归谣》旋律完全一致。
“静默同盟”内部开始动摇。一名高级成员在私人日记中写道:“我们一直以为控制记忆就能控制人性,可现在我才明白……人性本身就是记忆。”
与此同时,东海孤岛上的渔夫每日清晨都会来到礁石边,对着海面说话。他说儿子小时候爱吃甜粽子,说妻子临终前还在问“念舟有没有回家”,说他自己曾因愧疚不敢提这个名字三十年。“但现在不怕了。”他说,“因为我记得,别人也记得。”
某夜,海雾弥漫,他忽然看见水面浮现一行字迹,由荧光浮游生物自然排列而成:
**“爹,我在灯下。”**
他痛哭失声,却又笑着点燃第九支蜡烛,放入漂流瓶,任其随波而去。
数日后,这支瓶子漂至菲律宾海岸,被一名拾荒少年捡到。他不懂中文,却莫名被瓶中信打动,将其带到当地教堂。神父打开信纸,发现空白一片,可当圣水洒落其上,字迹缓缓浮现:
**“念舟,生于壬戌年五月十三,卒于癸未年冬月十七,享年九岁。父陈念海,母林晚照,籍贯东海陈家岙。”**
全堂寂静。
次日,小镇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