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校园,秋意已经深了。梧桐叶落了一地,剩下光秃秃的枝桠伸向天空,在清晨灰蒙蒙的天色里,显得格外利落、有劲儿。
拾穗儿抱着一大摞厚厚的专业书,踏着满地的晨光,匆匆走在林荫道上。
脚下的落叶被她踩得沙沙响,那声音清脆得很,一声接一声,仿佛在催着她快点,快点,再快点。
离“国际青年生态科技创新大赛”的资格考核只剩不到一个月了。
这段时间,她像一名与时间赛跑的旅人,小心翼翼地将每一寸光阴折叠成前进的力气。
专业课不能落下,实验报告要准时完成,还有那三本厚如城砖的参考资料,她必须一页一页地翻过去,一字一句地种进心里。
“穗儿,这边!”
图书馆靠窗的角落被晨光镀成淡金色,苏晓已经为她占好了位置。
木桌上整齐地摊开她们昨夜奋战到凌晨的复习资料,最上面是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学习计划表,时间精确到每一个小时。
桌角静静立着一杯豆浆,热气袅袅升起,像一缕温柔的问候。
“谢谢你,苏晓。”
拾穗儿轻声回应,眼底泛着淡淡的青黑,那是连日挑灯夜战留下的印记,却也衬得她目光更加清澈坚定。
她缓缓坐下,从背包里取出笔袋和笔记本,动作轻缓而庄重,仿佛不是在摆放文具,而是在安放一份沉甸甸的梦想。
当她翻开那本《生态工程学原理》,密密麻麻的笔记几乎覆盖了每一处空白。
那些蜿蜒的公式、层叠的推导,像一片片尚未开垦的荒野,而她正握着笔,一步一步踩出路径。
这是她最不擅长的科目,复杂的数学模型曾让她屡屡受挫,可此刻她注视着书页,眼神里没有畏惧,只有一种近乎温柔的执着——
因为她知道,每一个晦涩的公式背后,都连着一片渴望绿色的土地;每一个解不开的难题,都在呼唤着她走向更远的地方。
她轻轻坐下,从包里取出文具,动作间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郑重。
但这次比赛对她而言意义非凡——如果能获得名次,不仅能拿到奖学金减轻家里负担,更重要的是,她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型”就有可能获得专家指导,真正应用到家乡的戈壁滩上。
“先从这个公式开始吧。”
她轻声自语,手中的铅笔在草稿纸上飞快演算。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她专注的侧脸上投下细碎的光影,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映出一片小小的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