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拿着一张纸巾,上面沾着明显的泪痕,“刚才张教授还问我,你平时是不是也这么勇敢,说他没看错你,好样的。”
拾穗儿接过水,看向角落里的张教授——教授正朝她挥手,眼里满是欣慰。
她转过头,看着陈阳,认真地说:“谢谢你,要是没有你帮我报名,陪我练了这么久,我肯定不敢站在台上。”
“跟我客气什么。”陈阳笑了,眼睛弯成了月牙,“我就知道,你的故事一定能打动所有人——因为那是你用真心走出来的路,是最动人的初心。”
后来,拾穗儿的演讲得了一等奖。颁奖那天,陈阳比她还激动,抱着奖杯转圈,嘴里念叨着:“我就说你能行!咱们班又添了个荣誉!”
他把奖杯递给她时,偷偷塞给她一张折成星星形状的小纸条,展开一看,上面写着:“你的初心,不仅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我——以后,我想跟你一起,去支教,去帮更多孩子,把路铺得更宽。”
拾穗儿捏着纸条,看着陈阳跑向张教授、兴奋地汇报成绩的背影,又看了看手里的奖杯,心里像被灌满了阳光。
她眼前浮现出戈壁滩上倔强生长的沙枣树,奶奶那双布满老茧却温暖的手,张教授深夜递来的那杯姜茶,还有陈阳陪她一遍遍练习时专注的侧脸——这些细碎的温暖,如同散落在生命里的种子,早已在她心中悄然生根,破土而出。
这一刻她忽然明白:初心从来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身处困境时依然选择向前的勇气;担当也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在自己站稳后,自然而然向他人伸出的那双手。
夜深人静,拾穗儿将小女孩送的沙枣树画、陈阳留下的星星纸条、奶奶磨旧的棉布手套、张教授托人捎来的老花镜,还有那本边角磨白的演讲练习册,一一摆在书桌最明亮的位置。这些物件静静陈列,像一座微型的勇气博物馆。
她摊开日记本,笔尖轻触纸面:"谢谢你们,像一束束光,照进我的生命。从今往后,我愿成为一座桥——连接戈壁与远方,传递温暖与希望。让更多孩子相信,每颗星星都会发光,每粒种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土壤。因为曾被光照亮,所以也想成为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