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也是摇头失笑,“长安发展到现在,说是达到顶峰倒也不至于,但发展的空间的确太小了,他想以此来和他的兄长斗上一斗,哪儿来的胜算?”
听李二这么说,老内侍倒是犹豫了一下,不过终究还是没开口。
他虽然跟随李二已经快二十年了,但有些话,他也不敢乱说。
李二见他这般,便问道:“怎么?”
“没什么。”老内侍当即躬身道。
一见他这模样,李二便知道,这老家伙定然有话要说,当下便说道:“有话你说就是,说起来,朕如今唯一能信任的人,估计也就只有你了。”
老内侍也就听听。
皇帝的信任,可不是什么荣耀。
不过老内侍咬了咬牙,还是问道:“陛下是真有意要扶持蜀王么?如果陛下真有此意,那么就得加大投入了。
毕竟殿下的势力太过庞大,绝非如今的蜀王可以抗衡的。
如果陛下不是这个意思,那么也得早做准备,老奴之前收到消息,虽然还没有确认,但已经可以明确的是,蜀王不单单有前隋旧臣支持,而且和元谋旧臣也有接触。
甚至,蜀王可能和赵王也有书信往来。
若是赵王此番的处境并非是被殿下所逼,那他们所图就……”
老内侍说到这里,也就没再吱声了。
而李二闻言,也是坐直了身子,这消息他也是第一次听闻。
“能确定?”李二问道。
老内侍摇了摇头:“暂时无法确认,只是有些消息说蜀王和元谋旧臣有所接触,而他和赵王之间的书信往来虽然不算密切,但每半年总是有一封的。”
说完,老内侍就躬身站在一旁,也不做声。
李二却是陷入了沉思。
元谋旧臣!
当年长孙安业造反就有元谋旧臣的影子,只是李二当时没有证据,无法借此机会将元谋旧臣斩尽杀绝。
当然,就算有证据,当时的李二也不能这么做。
要知道,别说当时,就算是现在,元谋旧臣在朝廷上也不是没有实力的。
这么说吧,他李二就是当年元谋功臣中位列第一的人!
其余的还有刘弘基、长孙顺德这些人,都是元谋功臣。
当然,元谋功臣和元谋旧臣不能一概而论,元谋功臣加上李二才十七个,但元谋旧臣那人就多了啊。
“蜀王和大明的裴默有往来没?”李二琢磨了一会儿,问道。
老内侍点了点头,道:“有,但是不多,最近一封书信是太上皇刚刚驾崩的时候。”
李二闻言,眉头紧皱。
李渊虽然驾崩了,但李渊还是有一些拥趸的。
而李渊在他的众多孙子中,最喜欢的恰恰就是李恪。
如果说李渊在临死前,将自己最后的班底交给了李恪,这也是有可能的。
关键是,李渊可能真的想李恪他们几兄弟相残,当年这话李渊就说过。
“等一下,慢慢捋一下。”李二一边思考,一边说道,“当年裴默他们带着元谋旧臣的一部分子嗣去了大明,如今在大明出仕,治理草原六城。
而草原六城是如今大明的工业重地吧?”
“是的。”老内侍说道,“除了一些极其重要的产业,民生内的产业,几乎都在草原六城。”
“朕若是没记错的话,前些年,大明日月山还开了一家元氏商行,据悉是文帝改元后的后裔?是叫元戎吧?
元戎这个名字,早些年朕是听过的,应该是在武德初年的时候,当时朕进宫,刚好看见过这人。
也就是说,元戎其实也是先皇的人。”
老内侍又点了点头,这点儿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