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笑着点了点头,道,“既然耕地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就想办法提高每亩耕地的产量,嗯,当初本王交于高纯行几人的沤肥之法,也的确是时候在整个大明推行了。”
长孙冲的职位虽然还是礼部侍郎,不过还是略有区别的。
以前的长孙冲是礼部右侍郎,在礼部位居其三,如今迁任礼部左侍郎,也算升迁了。
当然,之前也没人傻到称呼长孙右侍郎就是,这就跟后世的副职一样,没几个称呼某某局长的非得加个副字在前。
“但这还是不够。”李承乾说完,补充道,“我大明王廷如今百姓数以百万计,虽不知准数,但如果仅仅依靠我们自己的那点儿土地,想要养活这么些人,哪怕就算勉强支撑了下来,但万一再遭遇灾荒又当如何?
说到底,我大明王廷如今的抗压能力太差。
还是得多做几手准备才是。
老话说,官者,百姓之父母也,本王却认为这话还不够,官者,更像一个大家族的族长,家族族长就有责任庇佑自己的族人。
所以,本王认为,为官者,当居安思危,莫要到了灾难来了之时,才抱怨无应对之法。”
“殿下所言极是。”普西偌当即说道,“殿下,微臣请奏。”
李承乾点了点头。
“微臣奏请殿下,再行当初大明王廷的户籍制度。”普西偌说道,“虽然我们如今预估了一番大明的具体人口,但具体的人口构成,我们却是都不知晓。
想当初,大明王廷总计多少人口,男丁多少,妇人多少,老者多少,稚子多少,我们都是一清二楚的。
当初微臣也在了解这个基础的情况下,才能在户部统筹各项事宜。
有了这些详实的数据,臣等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哪怕是筹备粮草,都能更精确一些。”
听普西偌这么说,李承乾点了点头,普西偌这是明显吃到了数据的福利。
不过还别说,他这个主意,李承乾还是很认可的。
的确,大明如今吞并了吐谷浑不说,还囊括了西突厥,也是时候再次推进户籍制度了。
“微臣附议。”李勤俭也当即站了出来,说道,“如今我大明虽然步入了正轨,但在很多地方还是以部落族群而居。
这些部落或大或小,大的有数万人之巨,小的也有数百人之多,这对于我大明的长治久安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隐患。
若是再一次像当年在大明推行户籍制度一般,倒是能解决很多隐患。
而且,没有一个完善的户籍制度,我大明未来的很多政策都难以推行。”
“可如此一来,是不是会引起诸多部落的不理解?”阿史那泥孰说道,“虽然我们是好意,但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们可能并不能理解这份好意吧?”
阿史那泥孰虽然不知道这户籍制度具体的实施方针是什么,但一听这话,当即就明白这政策绝对是针对他们西突厥的。
要知道,如今在大明王廷还有数万人的部落,那可就只有他们西突厥了。
所以这个政策在他看来,就是针对他们西突厥的。
他作为西突厥在朝堂上的代表,自然不会轻易让这种政策通过。
“阿史那尚书有所不知。”普西偌当即就笑道,“所谓的户籍制度不过是统计人口,这不管是对于我们朝堂,还是地方官员而言,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不管出现任何变故,我们都可以根据手中的具体数据,做出最合理的安排。
这一点儿,早在之前的赤水源上就已经得到过验证了。
至于说那些大型部落,我们并没有去改变他们的意思,他们的族人完全可以归纳在他们族长名下。
而且,这对于大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