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儿也站出来附议。
不是他对工匠有什么看法,而是这个节骨眼儿上,是真的不合适。
李二闻言,摇了摇头,对于这个结果,他不意外。
但他也没往心里去。
作为皇帝,他本就是和自己的这些臣子相辅相成的。
有些时候既会合作无间,有些时候也会争锋相对,大家都在努力的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对此,他还真没什么好说的。
就单说这件事儿,难道就能说他李二只是为了单纯的为了大唐好,而没有私心么?
怎么可能,大家都不是傻子,李二就是想借此开一个头,可这个头开了,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谁又知道呢?
难说未来李二会不会让那些工匠站到朝堂之上。
毕竟如果那些工匠真有一天登堂入室了,最大的受益者必然是李二。
到了那时候,可就真的有人帮李二来制衡这些读书人了。
对于一个帝王,制衡之道,向来就是如此。
不过李二倒也没有放弃,在桌案上翻了翻,找到了一个密折,笑道:“你们自己看看吧!”
说着,李二就把那道密折让内侍拿给了众人。
众人见状,心下也是一惊!
当即就凑到了一堆,一起看着密折中的内容。
“曲辕犁?”魏征一脸震惊地说道,“陛下,这曲辕犁真有如此神迹?”
说着,魏征就一脸激动地盯着李二!
这可是个好东西啊!
要是大唐有了这个东西,不说再无饥荒之苦,至少每年的粮食产量要提高好几成!
别说好几成,哪怕是半成,那也是天文数字!
其他人其实也比他们好不到哪里去,这真是好东西啊……
李二看着魏征等人的反应,说道:“爱卿以为呢?当初朕看到这道密折的时候,和你们的反应几乎是如出一辙。
朕就想不明白了,为何大明王廷的工匠屡屡能创造出能震惊我大唐朝堂的物事?
难道说,大明的工匠真就比我大唐的工匠聪明一些么?
这话,你们信么?”
众人摇了摇头,这话他们肯定不信,也没理由信。
不过这会儿众人也明白了,这道密折应该早早就到了李二的手中,只是他一直没拿出来罢了,其目的就是为了今天。
想到这里,众人也明白了,李二想要变革的心,已经很坚定了。
不过他们倒是能理解,大明王廷的确是屡屡创造出了让他们都震惊的物什。
“想想吧。”李二说道,“众卿都想想吧,如果我大唐还一直按部就班,不做变革,在别的地方,朕姑且还不好说,但在工业一途之上,我大唐必然会落后大明王廷太多太多。
今日,他们在军械、农具上领先于我们一小步,未来,他们会不会领先我们一大步?
众卿都是大唐的股肱之臣,你们告诉朕,朕应该怎么办?
难道说,我大唐就眼睁睁地看着大明在工业和商业上,牵着我们的鼻子走么?
你们甘心么!”
说完,李二站了起来,走到众人中间,从房玄龄手中拿过了那道密折,摇了摇头,说道,“曲辕犁啊……朕当时看到这道密折的时候,你不知道朕有多激动?
可一想到那曲辕犁居然不是出自我大唐的工匠之手,朕心里又有多心寒?
众卿家,你们能理解么?”
众人沉默了……
如果说大明王廷弄出一些其他的东西,他们还不在意,但曲辕犁可真就戳到了好些人的心尖尖了!
没办法,说到底,大唐还是个农业大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