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指古墓
晨露未曦,煜霄盘坐在老宅院中的石磨上调息。
紫云剑横放膝前,在朝阳下泛着柔和的紫光。
自三日前诛灭黄大仙后,这是他第一次感到体内真气运行无碍。
“霄儿,喝药了。”
煜母端着陶碗走来,碗中汤药散着苦涩的气息。
煜霄双手接过,正要饮下,膝上的紫云剑突然“嗡”
地震颤起来。
更奇怪的是,原本紫色的剑身竟泛出一丝幽蓝,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这”
煜母惊得后退半步。
煜霄放下药碗,小心地捧起紫云剑。
剑穗上的五色丝线无风自动,齐刷刷指向村后黑松林的方向。
那里,是花林村祖坟所在,更深处还有座不知年岁的古墓。
“师傅说过,紫云剑通灵,遇邪则紫,遇魔则蓝。”
煜霄眉头紧锁,“难道黑松林里还有东西?”
正思索间,院门被轻轻叩响。
开门一看,是位素未谋面的白衣女子。
她约莫二十出头,眉目如画却带着倦容,肩上挎着个粗布药囊。
“在下泠霜,云游道医。”
女子拱手行礼,声音清冷似山泉,“听闻村中有伤患,特来相助。”
煜霄注意到她腰间悬着的玉牌——那是玄门正宗弟子的标识,上面刻着“悬壶济世”
四个小字。
“原来是同道。”
煜霄还礼,“在下紫云阁煜霄,多谢姑娘援手。”
泠霜轻轻摇头:“医者本分。”
她目光落在煜霄手中的紫云剑上,微微一怔,“剑泛蓝光,主大凶。
阁下近日最好莫要远离此村。”
煜霄心头一震,没想到这年轻道医竟也识得紫云剑异象。
他还想再问,远处却传来急促的呼喊声:“大夫!
大夫!
李婶又昏过去了!”
泠霜转身便走,白色衣袂翻飞如蝶。
煜霄抓起药囊追上去:“我跟你一起去。”
(二)医者仁心
李婶家挤满了人。
老太太躺在炕上,面色灰败,呼吸微弱。
她是在黄雾围村第五日病倒的,虽无外伤,但精气神仿佛被抽走了大半。
泠霜跪坐在炕边,三指搭脉,闭目凝神。
屋内鸦雀无声,连孩子的抽泣都压低了。
“邪气入髓,需金针度穴。”
片刻后,泠霜睁开眼,从药囊中取出一个鹿皮卷,展开是七十二根长短不一的金针。
她下针如飞,转眼间李婶头上、胸前要穴已扎了十七针。
最令人称奇的是,那些金针竟自行微微震颤,出极轻的嗡鸣。
“这是以气御针?”
煜霄低声惊叹。
这等手法,他在紫云阁也只见过师傅施展。
泠霜额头渗出细汗,但手法丝毫不乱:“劳驾取我药囊中青瓷瓶来。”
煜霄连忙照办。
青瓷瓶里是些碧绿色的药丸,清香扑鼻。
泠霜取一粒化入温水,扶起李婶缓缓喂下。
不到半刻钟,李婶的面色竟渐渐红润起来,呼吸也平稳许多。
围观的村民出阵阵惊叹。
“神医啊!”
“活菩萨显灵了!”
泠霜却无半点喜色,反而眉头越皱越紧。
她转向煜霄:“村里这样的患者还有多少?”
“少说二十余人。”
煜霄答道,“都是黄雾围村时病倒的,症状相似。”
泠霜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她快写下药方交给村民,然后拉着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