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个问题一出,现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姜小勺和苏轼等人身上。
这无疑触及了核心的敏感点。
姜小勺心中微凛,正待斟酌言辞,苏轼却朗声一笑,抢先开口:“这位先生问得好!
何为‘常规’?何为‘非常规’?烹饪之道,亦如诗文,贵在创新,亦贵在传承。
小勺所用技法,有些乃古籍记载之古法复原,有些则是基于对食材物性之理解,自行摸索之新径。
至于食材……”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气定神闲,“天地生万物,各具其性。
小勺致力于寻觅各地优质原生食材,依其特性施以合适烹法,此乃‘特殊’之处,亦是‘用心’之处。
若论渠道,无非‘精益求精’四字而已。
莫非追寻食材本真,反倒成了罪过?”
他这一番话,避实就虚,将“特殊渠道”
巧妙解释为对优质原生食材的追求,并反将一军,显得坦荡而自信。
袁枚也适时补充道:“《随园食单》有云,‘凡人请客,约会一般,总要计算一番’。
这计算,非是算计银钱,而是计算如何令食材挥极致之味。
姜老板于此道,可谓殚精竭虑,诸君盘中珍馐,便是明证。”
两人一唱一和,既回答了问题,又抬高了格局,让那提问的评论人一时语塞,反而显得自己有些小家子气。
现场不少人都露出了了然和赞同的神情。
林薇见状,立刻引导话题,宣布进入最后的品鉴环节。
姜小勺早已准备好数道融合了古今智慧、展现时味居特色的菜品,如【炙烤东坡肉】、【水墨山水素斋卷】、【改良版八宝葫芦鸭】等,让宾客们亲自品尝这“鉴古品今”
的滋味。
美食当前,一切争论都显得苍白。
当那醇厚与焦香并存的炙烤东坡肉、那清鲜雅致的素斋卷、那工序繁复滋味丰腴的葫芦鸭征服了众人的味蕾时,所有的质疑与流言,都在这一片满足的赞叹声中,烟消云散。
雅集圆满落幕。
宾客们尽兴而归,带着对时味居技艺与文化的全新认识,以及腹中的满足。
网络上,关于时味居的负面舆论迅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参与雅集的嘉宾们自布的盛赞帖文、精美图片和视频,尤其是姜小勺的刀工、苏轼袁枚的风采以及那幅震撼的《时味赋》,成为了热议的焦点。
“时味居”
这个名字,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无可挑剔的美味,真正深入人心,稳固了其“现象级”
美食地标的地位。
【…成功举办“时味雅集”
…有效平息舆论风波…大幅提升时味居知名度与美誉度…现代经营线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获得大量正面情绪能量与时空认可度…时空积分显着增加…】
【…苏轼、袁枚等历史人物与现代社会的互动得到初步验证与良性反馈…】
送走所有宾客,收拾完略显狼藉的店面,姜小勺、林薇、苏轼、袁枚、朱载堉(他也在后院提供了音律氛围支持)等人围坐在一起,虽然疲惫,脸上却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痛快!
真是痛快!”
苏轼畅饮一杯,大笑道,“看那些起初还心存疑虑之人,最后吃得眉开眼笑,便是对我等最好的肯定!”
袁枚也微笑道:“经此一役,时味居根基愈稳。
小勺,你可谓是在这现代都市,为我等‘古人’,也为你自己,开辟了一方立足之地。”
林薇整理着今天的记录,感慨道:“我今天才算真正明白,时味居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桥梁和精神的传承。
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