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心满意足、步履虽踉跄却透着轻快的李白后,后院重归平静。
苏轼却盯着那盘【烈焰炙牛舌】的残汁,若有所思。
“小勺啊,”
苏轼忽然开口,“你这炙烤之法,火候把控,酱料调配,着实精妙。
老夫观之,心有所感。
我那‘东坡肉’,历来以慢火细炖,酥烂醇厚见长。
但若是在炖煮之前,先以猛火炙烤其皮,锁住肉汁,再行慢炖,是否能让其口感层次更为丰富,肥而不腻,入口即化之余,更添一分焦香底蕴?”
姜小勺一听,眼睛也亮了:“苏公高见!
此法犹如书画之‘飞白’,音乐之‘强拍先起’,先声夺人,再归于平和醇厚,妙啊!”
说干就干,两人立刻钻进了厨房。
苏轼口述东坡肉的传统做法与精髓,姜小勺则提供现代厨具和炙烤思路。
经过数次试验,调整火候与炙烤时间,一道全新的【炙烤东坡肉】诞生了!
此肉表皮经过烈焰炙烤,呈现诱人的琥珀色,略带焦脆,内里却依旧保持了东坡肉极致的酥烂,用筷子轻轻一夹便能分离。
入口先是炙烤带来的微微焦香与脆感,紧接着便是丰腴醇厚的肉汁在口中化开,肥肉丝毫不腻,瘦肉酥烂不柴,口感层次分明,风味更上一层楼!
【…协助苏轼灵感迸,改良【东坡肉】食谱,创造新菜品【炙烤东坡肉】…】
【…获得苏轼烹饪心得感悟…对“火候转换”
“肥腻化解”
的理解加深…】
【…苏轼好感度大幅提升…】
苏轼品尝着自己参与改良的新版东坡肉,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妙!
妙不可言!
此肉当可传世!
小勺,你真是老夫的知音啊!”
就在后院为美食创新成功而欢欣鼓舞时,前厅,现代线的故事也在悄然推进。
女记者林薇,自从上次因“食品安全”
问题与时味居“不打不相识”
后,反而成了这里的常客。
她不仅折服于时味居难以复刻的美味,更对这家小店神秘的氛围以及那位年轻老板姜小勺产生了浓厚兴趣。
这天,她带着一位穿着时尚、举止干练的年轻女子来到时味居。
“姜老板,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美食探险家’oey,也是我的好朋友。
她可是拥有百万粉丝的美食博主哦!”
林薇笑着介绍道。
oey好奇地打量着这家装修古朴,却隐隐透着不凡的小店,笑道:“薇薇一直跟我夸你家东西好吃得不像人间烟火,我今天可是带着挑剔的味蕾来的哦!”
姜小勺刚在后院忙完,擦着手走出来,闻言笑道:“欢迎欢迎,定不让二位失望。”
他看得出,这位oey眼神锐利,是真正的美食行家,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绝佳的宣传机会。
他略一沉吟,决定不拿出那些过于惊世骇俗的、牵扯到古代食材的菜品,而是选择了经过袁枚指点、苏轼启,又融入他自己现代厨艺理解的几道经典改良菜:清雅与鲜美并存的【开水白菜】(袁枚版)、口感层次丰富的【炙烤东坡肉】(新鲜出炉),以及一道他自己拿手的、刀工精细、调味巧妙的【玲珑水晶虾饺】。
当这三道菜被端上桌时,oey原本带着审视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了。
尤其是那道【炙烤东坡肉】,琥珀色的光泽,扑鼻的肉香混合着淡淡的焦香,以及那用筷子一触即化的酥烂感,都让她啧啧称奇。
她小心翼翼地品尝,闭上眼睛,细细感受着口腔中爆的多层次风味,脸上露出了极度满足和震惊的表情。
“这……这东坡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