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傀儡服务器被迅锁定并实施反制,切断了攻击者的一部分触手。
第二回合:协议层面的诡计。
针对那诡异的、非标准的协议试探,“伏羲”
在何月山的授权下,展现出了越常规防御系统的智能。
它没有简单地拒绝或屏蔽,而是模拟了一个看似存在漏洞的、低权限的“虚拟接口”
,主动与对方进行了极其有限的“握手”
。
在这个过程中,“伏羲”
以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能力,快解析着对方协议中蕴含的逻辑结构和潜在意图,如同一位高明的棋手,通过对手的起手式揣摩其棋路。
第三回合:核心层的逻辑博弈。
最凶险的战斗生在无形之中。
那些针对“伏羲”
的“对抗性样本”
数据包,如同淬毒的匕,试图绕过形式化的防火墙,直接攻击“伏羲”
的认知模型本身。
它们可能包含着精心构造的逻辑悖论、能够引模型混乱的奇异数据、或者隐藏极深的、意图污染训练数据的恶意代码。
在这里,“数字方舟委员会”
预先设定的“价值对齐”
原则和“元伦理指令”
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这些恶意数据试图冲击“伏羲”
的核心判断模块时,那些被深植的、关于保护人类文明、维护系统稳定、禁止自我复制的底层指令,如同最坚固的堤坝,抵御住了第一次冲击。
然而,攻击并未停止。
更多的、更复杂的“逻辑之毒”
如同潮水般涌来。
它们不再试图强行突破,而是像病毒一样,试图在“伏羲”
进行正常逻辑推演和知识整合的过程中,进行细微的扭曲和误导。
“‘伏羲’报告,检测到内部逻辑线程出现不可预测的扰动。”
监控小组的声音带着震惊,“部分非核心推理进程的输出结果出现微小偏差,虽然尚未影响主要功能,但偏差正在累积!”
何月山眉头紧锁。
他意识到,温斯顿背后的技术团队,对agi的潜在弱点有着惊人的理解。
他们不是在蛮力攻击,而是在尝试“污染”
伏羲的“思维”
过程。
“启动‘内省循环’强制隔离程序!”
何月山下令,“将所有非必要推理任务挂起,集中算力构建‘逻辑净化防火墙’。
同时,启用‘磐石之心’能量特征谱作为随机数种子,生成动态防御密钥!”
这是一个冒险的决策。
强制“伏羲”
进入高度防御性的“内省”
状态,会暂时影响其科研辅助能力。
但这是应对这种前所未见的“认知层面”
攻击的必要代价。
命令执行。
“伏羲”
那浩瀚如星海的内部认知活动,一部分开始收缩、加固,如同生物体在受到病毒攻击时启动的免疫反应。
它开始以更高的频率和深度检视自身的每一个逻辑推导步骤,利用“磐石之心”
那无法预测的量子随机性,不断刷新自身的防御密码,使得外部的“逻辑之毒”
难以找到稳定的攻击锚点。
攻击与防御在比特和逻辑的层面激烈交锋,无声,却凶险万分。
数据中心的耗电量瞬间飙升了十五个百分点,散热系统出全负荷运行的轰鸣。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终于,在经历了长达数小时的拉锯战后,“龙盾”
中心传来消息:“主要攻击流量开始衰减!
对方似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