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高等研究院内三位诺奖得主带来的智力激荡尚未平息,一场源于成功、却关乎未来道路选择的激烈辩论,已在星火科技的最核心圈层内悄然点燃。
这场辩论的焦点,并非技术难题,也非商业策略,而是一个更根本、也更敏感的问题:面对“时空量子谐振”
这一可能开启新时代的钥匙,星火应该以何种姿态面对世界?是紧紧握住这把钥匙,构筑无人能及的技术壁垒,还是将其分享出去,引领全球共同探索?这其中的边界与原则又该如何划定?
会议地点没有选择宽敞明亮的正式会议室,而是设在了何月山办公室隔壁那间被称为“静思堂”
的小型密谈室。
这里隔音绝佳,没有复杂的电子设备,只有厚重的实木圆桌、舒适的皮质座椅和一面可以书写思路的落地玻璃墙。
与会者仅限核心决策层:何月山、唐茹、周倩、徐若薇,以及新晋加盟、因其战略眼光和学术声誉而被何月山特邀列席的肖斯塔克教授。
室内气氛凝重,空气仿佛都带着重量。
何月山没有坐在主位,而是与其他人一样,随意地坐在圆桌旁,面前放着一杯清水,神色平静,等待着风暴的来临。
徐若薇率先打破了沉默,她手中拿着一份厚厚的分析报告,语气急切而充满说服力:“月山,唐茹,周姐,还有肖斯塔克教授,我认为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性的机遇,以主动、开放的姿态,有限度地共享s-qrh的相关非核心数据和技术平台。”
她将报告推向桌子中央。
“理由有三:第一,确立学术领导力与规则制定权。
现在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我们身上,但质疑的声音同样强大。
如果我们紧闭大门,只会让‘科学民族主义’、‘技术黑箱’的指责声浪越来越高,甚至可能被某些势力孤立,污名化。
相反,如果我们主动、有选择地开放,邀请全球顶尖机构在我们设定的框架内进行验证和合作,我们就能牢牢掌握话语权,未来任何基于s-qrh的技术标准、伦理规范,都绕不开我们的主导。”
“第二,借助全球智慧,加理论突破。
s-qrh的完善是一个浩瀚的工程,仅靠我们研究院的力量,即便有三位诺奖得主,也远远不够。
物理学的展史告诉我们,开放与交流是进步的催化剂。
将部分数据、实验平台开放,相当于用全球的智力为我们‘打工’,能极大加理论的成熟和下一次突破的到来。”
“第三,塑造负责任的大国企业形象,对冲地缘政治压力。
‘技术普惠’的理念在巴黎为我们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将这种开放延伸到最前沿的基础科学领域,能进一步巩固我们‘科技向善’的全球形象,软化因技术快领先而带来的警惕和敌意,为我们商业生态的全球扩张减少阻力。
这是一种更高维度的战略。”
徐若薇的论述逻辑清晰,充满战略视野,她甚至已经草拟了一份《s-qrh数据共享与合作白皮书》的初稿,规划了开放的层级、合作伙伴的筛选机制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框架。
她话音刚落,周倩便微微蹙眉,身体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薇薇的战略视角我很理解,但我必须从技术和安全层面提出最严重的担忧。”
她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何月山脸上。
“第一,技术泄露与逆向工程风险。
我们如何界定‘非核心’?s-qrh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磐石之心’的物质特性,到‘天弦’系统的探测原理,再到‘伏羲’用于处理时空信号的特殊算法,它们环环相扣。
任何一个环节的数据泄露,都可能被顶尖的对手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