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人类认知极限的承诺。”
他回顾了从星火创立到“时空量子谐振”
假说提出的艰难历程,强调了开放协作、跨界融合对于前沿科学探索的极端重要性。
“我们深知,单一的组织、单一的天才,无法独自承担理解宇宙的重任。
因此,星火高等研究院的使命,就是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一个没有学科壁垒、没有资源瓶颈、鼓励最大胆想象、也提供最坚实支撑的科研乌托邦。”
他正式宣布了研究院的核心架构与运作模式:
定位:非营利性基础科学研究机构,专注于“从o到1”
的原始创新,聚焦那些在传统评价体系下难以立项、但可能孕育颠覆性突破的“暗黑森林”
领域。
架构:下设三大核心研究所——
时空理论研究所(肖斯塔克教授领衔):聚焦“时空量子谐振”
理论的深化与数学构建,探索量子引力、宇宙学前沿问题。
拓扑与时空物质实验室(沃尔科娃教授领衔):研究时空微观结构与凝聚态物质拓扑相之间的深刻联系,探索基于新物理原理的物态调控。
极限精度测量与时空探测中心(马丁·李教授领衔):致力于展下一代探测“时空涟漪”
的技术,将测量精度推向新的极限。
此外,还设立了意识与智能科学研究所、聚变与能源科学研究所等多个前沿交叉单元。
模式:
席研究员(pi)负责制:赋予pi极高的自主权,自主决定研究方向、团队组建和经费使用。
长周期评估(5-1o年):摒弃短视的论文kpi考核,专注于研究本身的长期价值与突破潜力。
“伏羲”
深度赋能:研究院拥有“伏羲”
ai的专属算力池和算法支持,用于理论推演、实验模拟和大数据分析。
全球人才“旋转门”
:鼓励学者在不同机构间流动,保持思想的鲜活与碰撞。
何月山的演讲,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理性的力量与宏大的愿景,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紧接着,是象征性的聘任仪式。
在全场嘉宾和镜头的注视下,何月山作为创始院长,亲自将烫金的、印有星火徽章和研究院箴言——“于无穷小处探源,在时空尽头求真”
——的聘书,郑重地交到肖斯塔克、沃尔科娃和李三位教授手中。
这一刻,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东西方智慧交融、共同迈向未知领域的历史性象征。
三位诺奖得主也分别表了简短而充满激情的感言。
肖斯塔克教授幽默地表示:“在我这个年纪,很多同行选择在经典的殿堂里安享晚年。
但我认为,科学的魅力在于永远面对未知。
星火给了我一个机会,去验证一些我思考了半生、却苦于无法验证的疯狂想法。
这比任何荣誉都更令人兴奋。”
沃尔科娃教授则充满干劲:“这里拥有世界上最独特的实验平台和最不受束缚的研究氛围。
我相信,拓扑与时空的结合,将催生出越我们现有想象的新物理和新材料!”
马丁·李教授言简意赅:“我是来寻找答案的。
无论答案是什么,追求极致测量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奖赏。”
仪式的高潮,是何月山与三位院长,以及到场的多位嘉宾代表,共同将手掌按在了一个巨大的、象征着“时空结构”
的透明水晶模型上。
模型内部,瞬间被点亮,无数道代表着数据流和能量脉络的光线纵横交错,最终汇聚成璀璨的星火标志,熠熠生辉。
这标志着星火高等研究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