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一号”
实现持续能量净增益并稳定运行的消息,如同一颗在人类社会深水区引爆的文明级核弹,其冲击波以光席卷全球,彻底改写了能源领域的认知版图。
世界各大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无一例外地被这条新闻占据。
“中国实现可控核聚变里程碑式突破”
、“星火科技成功点燃‘人造太阳’,能源革命曙光已现”
、“人类次实现聚变能量净增益,无限能源时代拉开序幕”
……类似的标题,以各种语言,出现在报纸、新闻网站、电视节目的最显眼位置。
社交媒体上,相关的讨论、分析、科普和惊叹,如同海啸般淹没了所有其他话题,热度持续攀升,久久不散。
科学界的反应更为直接和热烈。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在第一时间公开表贺电,称赞这是“人类能源史上划时代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成就,为全球可持续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
多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接受采访时,毫不吝啬赞美之词,纷纷表示这一成果的含金量远任何单项诺贝尔奖,其意义不亚于人类学会钻木取火,是“真正将文明推向新层级的壮举”
。
全球所有顶尖的聚变研究机构,如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组织、美国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德国的马普学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纷纷以最快度来合作邀请函,迫切希望共享实验数据、交流经验,共同加聚变能源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应用的进程。
在国内,庆祝与自豪的气氛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新闻联播用长达六分钟的常规篇幅,详细报道了这一震撼世界的重大科技成果。
报道中,高度赞扬了以星火科技为代表的科研团队所展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敢为人先”
的创新精神,并将其定义为“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集中体现”
,是“科技强国”
战略指引下结出的最璀璨硕果。
官方媒体将其与“两弹一星”
工程相提并论,视作民族复兴道路上又一座不朽的丰碑。
何月山、周倩、项目总工程师老院士等核心人员的巨幅照片和先进事迹,登上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几乎所有权威报刊的封面,也出现在各大新闻门户网站的页头条。
他们被公众视为国家的英雄,时代的楷模,无数青少年心目中新的偶像。
何月山在示范堆主控室内,于危机时刻冷静指挥、力挽狂澜的形象(官方报道中隐去了“麒麟”
系统和内部破坏的具体细节,将其艺术化地描述为技术团队临危不乱、团结协作的卓越表现),更是深入人心,成为了坚毅与智慧的象征。
星火科技的总部大楼,几乎被来自全球各地雪片般的贺电、堆积如山的鲜花以及媒体几乎打爆热线的采访请求所淹没。
公司的品牌声望与公众信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如日中天的巅峰。
“星火”
二字,不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名称,它已经演变为一种代表着极致创新、突破极限、引领未来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紧接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碧辉煌的万人大礼堂内,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举行。
这场一年一度的科技界盛事,今年因为“炎黄一号”
的突破,而显得格外意义非凡,吸引了全球目光。
在激昂的乐曲和如潮的掌声中,何月山作为“炎黄一号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重大突破与稳态高约束运行”
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从领导手中,庄重地接过了那枚沉甸甸的、象征着中国科技界最高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