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入选“高新技术企业扶持计划”
,如同给星火科技注入了一剂强效兴奋剂。
不仅获得了低息贷款和税收减免,更重要的是那块“重点扶持企业”
的金字招牌,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加成和信任背书。
之前那些因为公司规模而犹豫的客户,纷纷主动找上门来。
徐若薇桌上的电话几乎被打爆,合作协议像雪片一样飞来。
公司的业务范围不再局限于工业自动化改造,开始涉足更前沿的领域:智能传感、机器视觉应用、甚至是一些研究所委托的前瞻性预研项目。
办公室显然不够用了。
何月山果断决策,用扶持贷款和部分项目回款,在科技园租下了一个两百多平米的正式办公室,划分出研区、测试区和办公区。
虽然依旧简朴,但终于有了公司的模样。
招聘也提上日程。
在何月山的严格把关下,陆续招聘了几名有潜力的年轻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充实研力量。
周倩成为了研主管,负责带团队和项目执行。
徐若薇则全面负责市场、销售和公司日常运营。
何月山自己则逐渐从具体项目中抽身,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规划、核心算法攻关以及……那个魂牵梦萦的“智能工业控制器”
的预研中。
【技术推演(初级)】能力虽然每次启动消耗积分巨大,且结果模糊,但关键时刻总能提供至关重要的方向性指引。
他不断推演着控制器核心架构的选择、ai算法的嵌入方式、以及最关键的一—如何利用国内现有的、并非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设计出性能足够优异的专用处理单元。
【芯片设计基础(数字)】知识挥了巨大作用。
他开始学习使用eda工具,尝试用hdl语言编写一些简单的逻辑模块,并积极与国内几家晶圆厂和封装厂建立联系,了解他们的工艺能力和设计规则。
这个过程艰难而枯燥,无数次仿真失败,无数次推倒重来。
但何月山乐在其中。
他感觉自己正在亲手搭建通往未来的阶梯。
公司的成功也引起了更多方面的关注。
除了客户和合作伙伴,一些高校和研究所也抛来了橄榄枝。
深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一位教授,在评审会上就对何月山印象深刻,主动邀请他去给学生做一场关于工业智能化的讲座。
何月山欣然前往。
讲座非常成功,他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前瞻性的视野,赢得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讲座后,那位教授私下找到他,提出了希望与星火科技建立联合实验室的想法,共同攻关一些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高校提供理论和人才支持,星火提供工程化和市场平台。
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何月山立刻意识到,这将极大弥补星火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短板,并能获得稳定的人才输送渠道。
他当场与教授达成了初步意向。
联合实验室的事情很快提上日程。
星火科技的技术形象和行业地位再次提升。
然而,树大招风。
星火科技的快崛起,终于引起了真正大人物的注意——不仅仅是商业上的竞争对手。
这天,何月山接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陌生电话。
对方自称是“工业技术展促进中心”
的副主任,姓刘,语气非常客气,说是在内部简报上看到了关于星火科技技术的介绍,尤其是那个“智能工业控制器”
的构想,非常感兴趣,想邀请何月山方便的时候来北京聊一聊。
工业技术展促进中心?何月山心中一震。
他隐约知道,这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