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的晨雾还未散尽,星城的省政府大楼显得格外庄重。
十楼小礼堂门口已经挤满了人,除了纪委、审计、法制办、应急、数据局的干部,还有临时加派的十名媒体代表。
大厅里摆放了两台高清摄像机,红色的指示灯亮着,预示着这场复盘要全程录像、全程存档。
气氛紧张得几乎能压得人透不过气,哪怕是走廊上的低语,都带着一股子凝滞。
陈晓峰走上楼梯时,手心捏着昨夜反复修改的材料。
他知道,这一次不再是纸面答辩,而是要从数百份合签件里,现场抽取三份,由纪委干部点名,当场解释每一步操作逻辑,责任链条能否清晰,风险阈值是否可控。
对外这是一次“观察期考核”
,对内则是一次赤裸裸的政治较量。
八点整,纪委干部宣布开始。
抽签箱被抬上台,里面是编号纸条,任何一份都有可能被点到。
主持人声音清冷:“请媒体见证,抽取三份合签件,随机复盘。”
空气瞬间凝固。
第一个号码被抽出:o47号,内容是“危化品演练备案”
。
陈晓峰心头一紧——这正是昨晚刚改完的红卡问题。
文件被投影在大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流程节点在光幕上铺开。
纪委干部开口:“请三位候选人,说明这份文件在合签流程中的风险点与处置方式。”
邓志远抢先一步:“此类危化备案,原制度要求逐级审批,演练时间难以确定,容易拖延。
我的建议是维持原审批,宁可慢,不可出事。”
话音未落,便有几名干部点头附和。
外地挂职干部则说:“可以授权应急部门先行签,演练结束后再逐级补齐手续。”
说得四平八稳,却没有直击矛盾。
陈晓峰起身,把手里的笔轻轻敲了下桌面:“我们试点把‘审批’改成‘备案+阈值预警’。
流程是:先备案,系统生成预警红线;演练开始前,必须完成一次应急预案测试,若测试不达标,系统自动冻结。
整个过程留痕,过七日复核。
如果越线,责任人直接在日志里标注,不容推诿。
快与稳并行,风控在阈值内。”
他的语不快,却条分缕析。
大屏幕上,他用激光笔圈出那一条红色预警线,像一道清晰的防火墙。
第二份抽到的是112号“跨省设备入境税目归类”
。
这是个复杂的跨口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不同部门推诿。
外地挂职干部先开口:“建议由税务总局统一裁决,地方不宜贸然。”
邓志远则说:“此类问题,应保持原流程,逐级上报,避免冒进。”
两人一唱一和,显然心照不宣,把问题推给上级。
陈晓峰翻开日志:“此件我们已经实行‘去向明示+信用白名单’。
具体操作是:企业在备案时填明最终去向,若属于白名单企业,系统自动缩短审签环节。
昨晚我们就遇到一起归类争议,三个部门意见不一。
我们做的是先放行,但在日志里打上‘黄色警示’,并要求在七日内由税务、海关共同复核。
责任链清晰,任何一方拖延,日志自动亮红。”
说到这里,他点开一张截图,是昨夜地勤签的外部时间戳。
“这是外部证据,能保证整个环节真实生,绝非内部人情操作。”
会场里有低低的惊叹声。
旁听的媒体记者举起相机,镜头里捕捉到陈晓峰的手指指着那条醒目的“黄色警示”
。
这种透明化处理,恰恰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