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药。”
她转身写下新代号:**“泪蚀行动”**。
计划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利用“摇篮曲协议”的底层信号,在全球范围内诱导微量“反向共鸣”??让服用“微笑素”的人,在无意识中回忆起最后一次真正流泪的感觉。不是画面,不是语言,而是那种喉咙发紧、胸口塌陷、世界突然失重的原始体验。
第二阶段,激活隐藏在旧版智能手机系统中的“情感缓存区”。十年前,几乎所有设备都会自动备份用户语音中的情绪特征,用于优化AI助手响应模式。这些数据从未被删除,只是沉睡。小满团队编写了一段微型程序,名为“遗落之声”,能唤醒这些被遗忘的哭泣、怒吼、哽咽,并将其混入日常通话背景音中。
第三阶段,最危险也最彻底??向“情绪提取中心”反向注入伪造泪液数据。他们找到了一名曾参与项目的叛逃科学家,获取了“悲伤肽”的分子结构图。随后,“记忆之家”在地下实验室合成了数千份“虚假悲痛样本”,每一份都附带一段真实录音:一个母亲失去孩子的哀嚎、一个士兵目睹战友死亡的低语、一个孩子被父母抛弃时的啜泣。
这些样本被秘密送往各大医疗机构的合作黑市渠道,混入正规采集流程。
七十二小时后,变故发生。
日本大阪一家“情绪疗愈中心”突然暴发集体癔症。三十名正在接受“快乐强化疗程”的患者同时陷入深度悲伤状态,有人撕毁心理评估表,有人跪地痛哭,有人反复念叨:“对不起,妈妈,我不该装作没事……”
更诡异的是,部分医护人员也开始出现类似症状。一名长期负责泪液提取的技术员,在化验室里突然崩溃:“我每天处理两百份样本……可我忘了自己最后一次哭是什么时候……我是不是已经死了?”
新闻封锁迅速启动,但“泪蚀”的连锁反应已无法遏制。
瑞士日内瓦,“春雨计划”总部大楼外,一群身穿白袍的研究员自发聚集。他们没有举牌,没有呐喊,只是静静地站着,任雨水打湿衣衫。有人开始流泪,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没有人擦拭,仿佛那泪水是久别重逢的亲人。
监控录像显示,其中一人低声说:“我们以为我们在拯救人类。可我们只是在消灭人类。”
与此同时,南极科考站传来最新消息:那面写着“我们允许悲伤,如同允许风暴存在”的旗帜,已被暴风雪摧毁。但科学家们重建了它,并在背面添了一行字:
>**“我们曾用数据否认眼泪,现在,我们用眼泪修正数据。”**
林若看着全息地图上不断扩大的“情感觉醒区”,忽然问:“你觉得w-0现在在哪里?”
小满没有立刻回答。她走进地下室,将第九卷磁带??**最后一次哭泣,原因:未知**??轻轻放上读取仪。
沙沙声持续了整整十三分钟,仿佛时间本身在犹豫。然后,一声极轻的抽泣响起,短促得像一声叹息。紧接着,仪器自动输出一段波形图,经AI解析后,转化为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