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设备结构。
“这个结晶器设计...”老专家喃喃自语,“居然采用了椭圆振动技术?”
“您眼光很准。”沈良微笑道,“这个设计可以大幅提升铸坯表面质量。”
老专家转过身,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椭圆振动技术,这可是国际上最前沿的连铸工艺!即便是德国的西马克公司,也是在去年才刚刚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中国什么时候有了这种技术?
“你们是从哪里学到这个技术的?”老专家的声音有些激动。
“没有从任何地方学。”沈良语气平静,“这是我们自己摸索出来的。”
老专家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自己摸索?开什么玩笑!
这种高端技术,就连国外的顶级公司都要投入几年时间和巨额资金才能掌握。一个普通的钢铁厂,怎么可能无师自通?
“你们有技术文档吗?”陈志华插话道。
“有的,都在技术档案室。”沈良回答。
“我们需要查阅。”
“没问题。”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检查组埋头研究技术文档。
越看,他们越震惊。
这些设计图纸,不仅技术含量极高,而且细节完善,完全不像是抄袭或者模仿的产物。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套设备的某些设计理念,甚至比国外同类产品还要先进!
“这个二次冷却系统的设计思路...”一位专家指着图纸说,“简直是天才的构想!”
陈志华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心情复杂。
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中国在重工业技术方面,已经具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
这个发现,对整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战略都有着重大意义。
“沈科长,你今年多大?”陈志华突然问道。
“二十八。”
二十八岁!
在场的专家们面面相觑。
这么年轻,就能设计出如此复杂的工业设备?
“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一位专家问道。
沈良微微一笑。“我是工人出身,没上过大学。”
什么?!
检查组的所有人都被震惊了。
一个没上过大学的工人,竟然能掌握如此高端的技术?这简直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陈志华深深看了沈良一眼,心中有了决定。
这个年轻人,绝对不能被埋没在这个小厂里。
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
“沈科长,我们想邀请您到北京,参加一个技术研讨会。”陈志华语气很正式,“工业部希望能听听您对我国重工业发展的建议。”
沈良知道,真正的机会来了。
但他表面上依然保持着谦逊。
“能为国家建设出点力,是我的荣幸。”沈良点点头,但内心却在飞速盘算。
去北京,这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是时机还没到,他需要更多的筹码。
“陈部长,我很荣幸能得到这个机会。”沈良停顿了一下,“不过在去北京之前,我想先完成手头这套设备的调试工作。”
陈志华皱眉。“调试工作很急吗?”
“倒不是急,而是想让领导们看到更完整的成果。”沈良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目前这套连铸设备还只是半成品,如果能完全调试成功,产能可以提升到现在的三倍。”
什么?!
三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