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加入项目组。”
沈良接过文件夹,感受到它的分量。
这不仅仅是纸张的重量,更是国家期望的重量。沈良翻开文件夹,密密麻麻的技术参数映入眼帘。
万吨锻压机的设计图纸、液压系统原理图、钢材强度分析报告……每一页都透着技术的复杂和严谨。
“这套设备一旦建成,将是亚洲最大的锻压机。”李维国在一旁解释道,“主要用于大型轴承、船用螺旋桨、航空发动机叶片的锻造。”
沈良点点头,心里却在快速思考。
万吨锻压机,他在未来见过更先进的型号。关键问题不在于设备本身,而在于控制系统和液压传动的精度。
“目前的难点在哪里?”沈良合上文件夹问道。
三人对视一眼,陈建军率先开口:“说实话,困难不少。首先是材料问题,我们的钢材强度还达不到设计要求。”
“其次是液压系统。”周明华接过话头,“现有的液压泵压力不够,密封件也容易老化。”
“最关键的是控制精度。”李维国皱起眉头,“锻压过程需要精确控制力度和速度,稍有偏差就会影响产品质量。”
这些问题,在沈良的记忆里都有解决方案。
但问题是如何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实现出来。
“能带我去看看现有的设备吗?”沈良提议。
“当然可以。”陈建军看了看表,“时间还早,我们现在就去车间。”
四人下楼,走向院子后面的试验车间。
推开厚重的铁门,一股机油和金属的味道扑面而来。
车间里摆放着各种试验设备,工人们正在进行液压泵的测试。
“这是我们目前能做到的最大压力。”周明华指着一台正在运转的设备说道。
压力表上的指针指向800公斤每平方厘米。
沈良走近仔细观察,发现液压系统的设计确实有改进空间。
“密封圈多久更换一次?”他问道。
“大概两个月。”一名工人回答,“时间长了就会漏油。”
果然如此。
沈良在心里暗暗记下这个细节。
密封件的问题,可以通过改进材料配方和密封结构来解决。
他在未来见过的聚四氟乙烯密封圈,虽然现在还没有大规模应用,但基础的化学原理是相通的。
“沈工,你觉得怎么样?”李维国询问他的意见。
沈良沉思片刻:“我有几个想法,但需要时间整理。能给我一间办公室吗?”
“没问题!”陈建军立刻安排,“楼上就有空房间,你先安顿下来。”
半小时后,沈良坐在一间朴素的办公室里。
桌上摆着一摞技术资料,墙上贴着各种设备图纸。
这种环境,让他想起了未来在研究院的日子。
不同的是,那时候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现在只能靠纸笔和计算器。
但这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
真正的工程师,应该能够在任何条件下解决技术问题。
沈良拿起铅笔,开始在白纸上画图。
首先是液压系统的改进方案。
通过增加缓冲回路和蓄能器,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密封件方面,他记得有一种复合密封结构,能够大幅延长使用寿命。
至于材料强度问题,可以考虑局部热处理和表面强化工艺。
一个小时过去了,沈良的草图越来越详细。
正当他专心致志地计算参数时,办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