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后,整个技术科都忙碌起来。沈良把图纸进一步细化,标注了每一个零件的尺寸和技术要求。
然而,第二天一早,沈良刚到办公室,就发现桌上放着一封匿名信。他拆开一看,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信上写着:“沈良,你别以为搞个试验就能出头。告诉你,有人已经向省里举报你弄虚作假,骗取试验经费。你等着被调查吧!”
沈良冷笑一声,把信揉成一团扔进垃圾篓。他知道这肯定是王德昌搞的鬼,但他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他的技术方案是实实在在的,经得起任何检验。
正在这时,小张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沈工,不好了!王德昌到处散布说您的方案是抄袭国外资料,还说您根本没有实践经验,纯粹是纸上谈兵!”
沈良摆摆手:“不用理他。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就行了。对了,铜合金材料联系得怎么样了?”
“已经联系好了,明天就能到货。”
“很好。加工车间那边呢?”
“车间主任说随时可以开始加工,就等您的最终图纸了。”
沈良点点头:“图纸今天下午就能完成。告诉车间,明天开始加工,争取一个星期内把小试装置做出来。”
下午,沈良正在绘制最后几张图纸时,刘建国匆匆走了进来,脸色有些凝重。
“小沈,有个情况我得跟你说一下。”
沈良抬起头:“什么情况?”
“王德昌联合了几个老技术员,到省里告状去了。说你的方案是从国外资料上抄来的,根本没有原创性。”
沈良笑了:“让他们告去吧。是不是抄袭,做出来就知道了。”
“可是省里面已经派人下来调查了。”刘建国担心地说,“万一他们真的认为你是抄袭...”
“不会的。”沈良放下铅笔,“刘厂长,您相信我吗?”
刘建国毫不犹豫地点头:“当然相信!从你改造高炉开始,我就相信你是个真正的技术人才。”
“那就行了。”沈良站起身来,“明天省里的调查组来了,我会让他们看到什么叫真正的技术实力。”
第二天上午,省工业厅的调查组如约到达。领头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工程师,姓陈,据说是省里的技术权威。
会议室里,陈工程师严肃地看着沈良:“小沈同志,我们接到举报,说你的连铸技术方案是抄袭国外资料。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沈良神色坦然:“陈工,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的方案完全是原创的。虽然借鉴了一些基本原理,但具体的技术路线和实现方案都是我独立设计的。”
“光说不行,要有证据。”陈工程师拿出一份厚厚的资料,“这是王德昌同志提供的,他说你的方案和这本国外技术手册高度相似。”
沈良接过资料翻了翻,心中暗自好笑。这确实是一本关于连铸技术的外国资料,但里面的技术方案和自己的设计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陈工,您仔细对比一下就会发现,虽然基本原理相同,但技术细节完全不同。”沈良指着资料说,“比如这里的结晶器设计,外国方案用的是复杂的多段冷却,我的方案用的是简化的单段冷却。再比如拉出机构,外国方案是液压驱动,我用的是机械传动。”
陈工程师认真地对比着,发现确实如沈良所说,两个方案在具体实现上差异很大。
“那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要采用这些不同的技术路线吗?”
沈良胸有成竹地回答:“因为我们的条件不同。国外有精密的自动控制系统,我们没有;国外有高精度的液压设备,我们也没有。所以我必须根据我们的实际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