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会后,沈良回到宿舍,立即开始准备明天的汇报材料。他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能够说服省里的领导支持他的连铸技术试验,那么他的重工业科技树点亮计划就能真正开始了。
李强看着埋头苦干的沈良,好奇地问:“你这是在准备什么?明天不是只要汇报2号炉的修复情况吗?”
“准备改变历史。”沈良头也不抬地回答。
“什么?”李强以为自己听错了。
“没什么,自言自语而已。”沈良笑了笑,继续在纸上画着连铸工艺的流程图。
深夜时分,沈良终于完成了汇报材料的准备。他看着桌上厚厚的一摞文件,心中充满了期待。明天,将是他在这个时代迈出的关键一步。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另一个办公室里,王德昌正在给他的一个老同学打电话。那个老同学现在在省工业厅工作,正好认识张副厅长。
“老王,你说那个沈良是个什么样的人?”电话那头问道。
“一个刚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有点小聪明,但狂妄得很。”王德昌压低声音说,“你跟张厅长提一下,别被他忽悠了。连铸技术哪是那么容易搞的?”
“行,我知道了。”
挂断电话后,王德昌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他倒要看看,明天这个狂妄的年轻人怎么收场。第二天一早,沈良早早来到厂里,将准备好的汇报材料又仔细检查了一遍。他知道今天的汇报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
上午九点,张副厅长的车队准时到达了钢铁厂。这位五十多岁的领导看起来精神矍铄,一双眼睛透着精明和睿智。
“张副厅长,欢迎您莅临指导!”刘建国亲自在厂门口迎接。
“老刘,客气了。听说你们厂最近有不少新动向?”张副厅长握着刘建国的手,笑着说道。
“是的,我们的年轻技术员在技术创新方面有些想法,正好向您汇报汇报。”
会议室里,厂里的主要领导和技术骨干都到齐了。沈良坐在靠后的位置,手里紧握着汇报材料,心跳得有些快。
张副厅长环视了一圈会议室,目光在沈良身上停留了片刻。“听说2号炉的修复工作进展得不错?负责的技术员在哪里?”
“就是他,沈良同志。”刘建国指了指沈良。
沈良站起身来,恭敬地说:“张副厅长好,我就是沈良。”
“年轻人,不错。”张副厅长点点头,“先汇报一下2号炉的情况吧。”
沈良深吸一口气,开始汇报2号炉的修复过程和技术改进。他的表述条理清晰,数据详实,让在座的领导都频频点头。
“很好,”张副厅长满意地说,“看来我们的年轻技术员确实有两把刷子。还有其他什么要汇报的吗?”
关键时刻到了。沈良感觉到王德昌正用挑衅的眼神看着他,仿佛在等着看他出洋相。
“张副厅长,我还有一个关于连铸技术的设想,想向您汇报。”沈良鼓起勇气说道。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王德昌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连铸技术?”张副厅长眉毛一挑,“这可是个高难度的技术。国外研究了几十年才有所突破,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比较落后。你一个年轻人,有什么想法?”
沈良能从张副厅长的语气中听出一丝质疑,但并没有完全的否定。这让他心中燃起了希望。
“张副厅长,我知道这听起来有些狂妄,但我确实有一些想法。”沈良走到前面,开始在黑板上画起了工艺流程图,“传统的钢铁生产需要先铸成钢锭,再轧制成型。这个过程不仅耗能高,而且钢材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