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海涛急切地问道:“那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一切顺利,一个星期就能做出样品。”沈良回答道。
“一个星期?”刘铁军眼中闪过一丝希望,“那就试试吧,反正现在也没有其他办法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沈良带着李明华和王海涛的小组开始了紧张的研发工作。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纤维的选择、复合工艺的确定、以及界面结合的优化等等。
“沈哥,你确定这个方案能行吗?”李明华看着实验台上的各种材料,心中有些忐忑,“要是失败了,我们就真的完蛋了。”
“没事,我心里有数。”沈良一边调配着粘结剂,一边说道,“这种复合材料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纤维的高强度来承担主要的载荷,基体材料负责传递应力。”
“可是纤维和钢材的结合怎么保证?”王海涛担心地问道,“如果结合不牢固,效果可能更差。”
“这就需要特殊的表面处理工艺了。”沈良拿起一根碳纤维,“我们先用化学腐蚀的方法在纤维表面形成微粗糙结构,然后再用专用的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
经过三天的反复试验,第一批复合材料样品终于制备完成。沈良小心翼翼地将样品安装到测试设备上,开始进行疲劳测试。
所有人都紧张地围在测试台周围,盯着显示屏上的数据变化。
“一百次…两百次…五百次…”李明华紧张地报着数字。
“一千次!”王海涛兴奋地喊道,“已经超过了原来的十倍!”
“不要高兴得太早。”沈良沉着地说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测试继续进行着,数字不断地跳动着。两千次、三千次、五千次…复合材料装填臂始终没有出现任何异常。
“这太不可思议了!”张德贵震惊地说道,“疲劳寿命提升了几十倍!”
就在大家都以为成功了的时候,测试到第八千次时,突然传来一声脆响。
“断了!”王海涛沮丧地说道。
沈良却露出了笑容:“八千次,足够了。按照设计要求,装填臂的疲劳寿命只需要达到三千次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我们成功了?”李明华不敢置信地问道。
“成功了。”沈良点头确认。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研究所,所有人都兴奋不已。特别是刘铁军,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沈工程师,你又一次拯救了我们。”刘铁军激动地握着沈良的手,“没有你,这个项目肯定要黄了。”
“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沈良谦虚地说道。
但他心中却涌起了一阵强烈的成就感。这种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感觉,比在办公室里写报告要爽快多了。
不过,沈良也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的表现可能过于突出了。无论是之前的合金配方,还是现在的复合材料技术,都远超这个时代的常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