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初,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很多人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对于技术创新,对于民营企业,大多数人还是持怀疑态度的。
但是沈良知道,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才有了后来那些伟大的企业家和技术突破。困难是暂时的,关键是要坚持下去。
回到公司,沈良召集了核心团队。
“各位,银行贷款的事情暂时遇到了困难。”沈良开门见山,“但是我们的攻关不能停。”
“那资金怎么办?”王工程师担心地问。
“我已经决定了。”沈良站起来,“把我在市中心的那套房子卖掉,把所有能变现的资产都变现。”
“沈总,您这样做风险太大了。”张慧劝道,“万一…”
“没有万一!”沈良打断了她的话,“我对我们的技术有绝对的信心。再说,富贵险中求,不冒险怎么能成功?”
技术部的几个年轻工程师听了,眼中都闪着光。
“沈总,您这样做,我们…”小李工程师站起来,“我们也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
“对!我们也出一份力!”
“大不了豁出去了!”
看着这些年轻人激动的表情,沈良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好!既然大家都有这个决心,那我们就放手一搏!”沈良用力拍了拍桌子,“我保证,用不了多久,那些看不起我们的人都会刮目相看!”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秘书小王推门进来:“沈总,德国汉森公司的那个施密特先生又来了!”
沈良皱了皱眉:“他来干什么?”
“他说有重要的事情要和您谈。”
“让他进来。”
不一会儿,施密特走进了会议室。和上次相比,他的神情显得更加谦逊。
“沈先生,很抱歉打扰您。”施密特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道,“我这次来,是想重新和您谈合作的事情。”
“合作?”沈良冷笑一声,“施密特先生,我记得我上次已经明确拒绝了。”
“沈先生,请听我说完。”施密特摆摆手,“这次的合作条件和上次不一样。我们愿意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只要20%的股份。”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
“而且,”施密特继续说道,“我们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华夏重工完成技术攻关。”
张慧和王工程师交换了一个眼神。20%的股份,还有资金支持,这个条件确实很诱人。
但是沈良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
“施密特先生,您为什么忽然改变了条件?”沈良直视着施密特的眼睛,“上次您可是要51%的控股权。”
施密特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沈先生,实话告诉您,我们公司内部对华夏重工的技术实力重新进行了评估。我们认为,您的技术路线是正确的,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取得突破。”
“所以呢?”
“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参与进来,分享成功的成果。”施密特说得很诚恳,“沈先生,您要知道,就算您的技术再先进,没有市场渠道,没有品牌影响力,也很难获得成功。而我们汉森公司在全球都有销售网络。”
沈良听完,陷入了沉思。
施密特说的确实有道理。技术突破只是第一步,市场推广同样重要。而且,现在正值资金困难的时候,汉森公司的资金支持确实很诱人。
但是,沈良心中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不能答应!
这个声音来自于他对未来的记忆。他知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的重工业将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如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