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星辰妹子支棱起来了!为了维护杨姐直接开怼!好样的!”
“覃绿茶真是时刻不忘踩杨姐一脚,可惜踢到铁板了。”
......
这时,热情的村民们开始陆续上菜。
都是常见的渔家菜——清蒸得恰到好处、鱼肉嫩滑如蒜瓣的海鲈鱼;姜葱爆炒、蟹壳鲜红、香气扑鼻的花蟹;原汁原味、只只饱满弹牙的白灼大海虾;用新鲜紫菜和土鸡蛋滚出的、汤色清亮的紫菜蛋花汤;还有用岛上特有香草稍微腌制后烤制、咸香有嚼劲的鱼干......
虽然烹饪手法质朴,没有过多花哨的调味,但胜在食材极其新鲜,都是刚从海里收获不久,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海洋赋予的原始鲜甜风味。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海产鲜香与柴火气息的、令人食指大动的温暖味道。
就连一直挑三拣四、对环境和食物诸多抱怨的风柏泉,在将信将疑地尝了一口保持原汁原味的清蒸海鱼后,也暂时闭上了挑剔的嘴,鲜美的滋味在口中炸开,他忍不住又伸出了筷子。
杨明哲更是如鱼得水,和村长以及村里的老人热火朝天地交流起来,从如何判断海鱼新鲜度,到烤制鱼干的火候秘诀,再到那些特色香草的用途......
他听得认真,问得仔细,感觉受益匪浅,连连感叹不虚此行。
......
饭后,祠堂里依旧热闹非凡。
村民们利落地收拾着碗筷,瓷碗碰撞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夹杂着孩子们追逐嬉闹的笑语,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杨不凡用清水仔细净了手,用干净的布巾擦干水珠,随即拍了拍手,转身面向老村长陈伯和周围满脸期待的村民,唇角扬起一抹温和而自信的笑意:
“既然大家信得过我,那我就给大家看看身子。大家别急,先排好队,一个个来。”
“好!好!好!”陈伯第一个拊掌响应,声音洪亮,他转身对村民们招呼道,“都听见杨医生的话了?排好队,互相谦让些,让年纪大的、身子不舒服的先来看!”
村民们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期盼与信任的光芒,自发地排起了一条长龙。
义诊就此开始。
村民们排起长队,从年过七旬的老妪,到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再到常年出海、关节劳损的老渔夫......
祠堂那盏老式的白炽灯明晃晃地亮着,将八仙桌周围照得亮堂堂的。
杨不凡端坐桌前,灯光在她沉静的面容上投下淡淡的光晕,她神色沉静,指尖搭脉,动作轻柔却精准。
排在首位的是一位老渔民,他颤巍巍地伸出双手。
那双手腕青筋虬结如老树盘根,指节因常年劳作和湿冷海风的侵蚀而严重变形,尤其是右手食指和中指的关节处,肿胀得像两个紫红色的小核桃。
老人声音沙哑,带着认命般的无奈:“杨大夫,我这是老毛病了,疼起来钻心。镇上的医院也去看过,拍了片子,说是什么......类风湿性关节炎,要手术,还不一定能除根,费用高得很。我寻思着,还能再打几年渔,给孙子攒点买房钱。治不好没关系,您能给开点止疼的方子,让我少受点罪就行。”
杨不凡指尖感受着那沉涩紧滞的脉象,又仔细查看了他变形的关节,缓声道:
“老伯,您这病,是常年握舵把,风寒湿邪深入筋骨,我们中医叫‘尪痹’,关节已经变形了。若再不系统调理,任其发展,日后别说干活,恐怕连筷子都拿不稳,动一下都困难。”
老人闻言,浑浊的眼睛里瞬间涌上泪水,嘴唇哆嗦着:
“真......真这么严重?那......那我是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