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两日正是乡试之时。
京城的报纸上,一直都有那个消息,连什么题目都开始出来了,还是蛮有趣的。
更别说,此间更有一位当年的乡试亚元。
鲸卿,还真是才学天授!
天才,是有的!
看完那册《启蒙对韵》之后,恒王更相信了。
“《启蒙对韵》!”
“可惜,上面是金大师的名讳,若是鲸卿你的名字,以后的士林之中,你的名字当长盛不衰。”
“只要读书人还在读书,一定会读你的《启蒙对韵》的。”
“若非学习算学的人不多,你的名声也早早起来了。”
“其中一段,我现在都能诵读出来。”
“鱼对鸟,鹊对鸠。”
“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月对悲秋。”
“虎类狗,蚁如牛。”
“列辟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
“……”
“同前明司守谦的《训蒙骈句》比起来,各有妙处,哈哈,如恒王兄之言,待乡试的读书人出来,肯定会埋怨金大师的。”
小王爷深深颔首,以为然也。
“《启蒙对韵》?”
“那是什么书?是鲸卿你写出来的?听起来像是对韵的书!”
“金大师?”
“以金大师名义写出来的?”
“怎么不用鲸卿你的真名?”
“……”
靖王有些狐疑。
乡试之事,自己知道的,朝廷的惯例,今岁又到乡试了,无疑……明岁会有春闱。
鲸卿写了一本书?
《启蒙对韵》!
是什么书?
听起来不太像小说文字。
“名声之事,不为重。”
“倘若名字刻印在那本书上,再有数日,再有救济使司之事,真要成为众矢之的了。”
“于救济使司而言,不一定有好处。”
“何况,那本书是面向入学启蒙之人的,非为诸子圣贤之言,亦是不为重!”
“许多读书人想写的话,也是可以写出来的。”
秦钟摇摇头。
得!
这个问题和青莲当初的话语差不多,现在……自己的回答也差不多,自己这个年岁,要那么大的名声做什么?
完全没有必要的。
之所以写那个东西,也是因书院之故。
一些学员在启蒙作诗的时候,常会遇到一些麻烦,以至于无论如何的抓耳挠腮都不能做出合心诗词。
接下来,有《启蒙对韵》相助,应会好一些。
司守谦的《训蒙骈句》,门槛是有些稍高的,彼此配合,初步启蒙的学员更得便利。
“哈哈哈,也就鲸卿你了。”
“换成别的读书人,则不好说。”
“司守谦英年早逝,并无大功落下,因《训蒙骈句》,数百年来,其名在读书人中不为有弱。”
“换成金大师,哈哈,也不错,也不错。”
“反正,没有便宜外人。”
“哈哈哈,吃酒,吃酒!”
“……”
恒王大笑。
是鲸卿的性子,鲸卿向来不太喜欢夸耀,也不喜欢行事高调,也不知鲸卿这般年岁如何忍得住。
换成自己,不好说。
不过,是鲸卿所言的那个道理。
诗词歌赋之道,不为大,不为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