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九年,夏,紫禁城,储秀宫。
时值午后,暑气正盛,刚结束了上午规矩习练的秀女们,正得了一段闲暇,因廊下透着穿堂风,能稍稍驱散些许闷热。
通过初选的秀女们三三两两聚在一处低声交谈,衣料的窸窣声和着远处隐约的蝉鸣,让这沉寂的宫苑也添了几分浮动的人气。
明殊坐在窗边的杌子上,就着大好的天光,安静地做着针线。
那是一方素帕,边缘用淡青线绣着连绵的云纹,针脚细密均匀,一针一线,不紧不慢。
她垂着眼睫,神色专注,仿佛周遭的细语声,院外的蝉鸣,都隔在一层无形的罩子外。
得出作品后,就自我欣赏了一会儿,自真心的感叹,别的不说,自打连人都敢缝了后,现在缝个帕子是得心应手。
同屋的李玫李姑娘,挨着她坐在一旁,手里的绣绷上花样才起了个头,针脚明显有些毛躁。
她绣了几针,便有些耐不住,抬眼去瞧院中那棵结着青果的海棠树,或是支着耳朵听隔壁两个秀女嘀咕谁家的头花时新。
瞧见明殊帕子上已渐成气候的匀称花纹,她凑近些,声音带着点儿羡慕:“大丫,你这手真稳当。”
明殊闻言,手上动作未停,只抬眼对她浅浅笑了笑,算是应了。
她也不知道怎么形容这姑娘,毕竟穿越过来第一天,她就现李玫……有点特别。
明殊无意掠过李玫腕上一枚刻着“足金999”
的金镯子,又落在她那双总是亮晶晶带着好奇的眸子上。
……还是个挺念旧,打个镯子还要特定1ogo的穿越者。
这姑娘,是一种透在骨子里的活泼,像春日溪水,欢快明亮,却不泛滥。
就连说话的时候,眼角微微弯起,自带三分笑意,让人瞧着便心生好感。
看得出来,她更合适外面的广阔天地,而非后宫。
但作为一个曾经醉心于权势的位高权重者,明殊得承认,这种天真烂漫的姑娘太容易让人爱上了。
也不知是引得康师傅老房子着火的小娇娇,还是让四四八八动真情的真命天女。
最特别的是她的名字,满院的姑娘,名字多是“大丫”
、“二姐”
、“桂花”
之类,比如明殊这辈子,就有个土土的名字:宋大丫。
唯有这位李姑娘,她居然有个正式的名字!
李玫,玫,蔷薇之美者。
这名字起得很讲究,不像寻常包衣人家女孩的名号,一看就是清穿剧女主的名字啊。
明殊垂下眼,继续引针穿线,将这点异样按了下去。
这种女主,通常意味着大麻烦。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是管事芳姑姑,她从抄手游廊那头过来了。
芳姑姑约莫三十出头的年纪,穿着一身藕荷色的宫装,她今日脸上依旧是惯常的、恰到好处的浅笑,永远不得罪人。
姑娘们纷纷停下话头,站起身,敛衽无声地问安。
明殊也立刻放下针线,起身垂而立,动作流畅自然,毫不突兀。
李玫稍慢半拍,也跟着站起来,还悄悄抚平了衣角。
芳姑姑目光温和地扫过众人,像清风拂过水面,不留痕迹,道:“都歇着吧,不必拘礼。”
她的声音不高,带着淡淡的疏离,却又周到,“日头毒,莫在院中久站,仔细头晕。”
她说话时,眼角有细细的纹路,是常带着笑意留下的痕迹。
明殊安静地站着,心里却飞快地转着。
她现在特别疑惑一点,清朝的宫女,要不是三十岁以下的宫女,要不是四十岁以上的嬷嬷,哪来三十多岁的?
这到底是哪个清朝背景的架空历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