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终于在半山腰找到一个废弃的、看起来是以前猎人留下的简陋木棚,虽然破败漏风,但总算能挡挡雨。
挤进狭小的木棚,生起一小堆篝火,温暖驱散了寒意。
我们三人围着火堆,烤着湿透的衣服,气氛有些沉闷。
今天这趟,险象环生,差点交代在里面,最终除了这块石板,似乎一无所获,还彻底和启明先生撕破了脸。
“看看石板吧。”
陈骏打破沉默,“你说关键信息被破坏了?”
我这才想起石板,赶紧从怀里掏出来。
石板被烟熏火燎,更显破旧,但好在没损坏。
就着篝火的光,我再次仔细查看那被划痕破坏的部分。
确实,文字部分基本废了,只能看到“托付于”
后面一点模糊的笔画,根本无法辨认。
“唉,白忙活一场。”
我有些沮丧。
“未必。”
小雅突然开口,她拿过石板,用手指轻轻触摸着被划痕旁边的区域,那些天然的石纹,“火光下,这些纹路,有点不自然。”
我心里一动,想起之前在洞里的模糊感觉。
我凑过去,顺着小雅手指的方向看去。
果然!
在跳跃的火焰映照下,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石纹,在某些特定角度下,隐隐约约呈现出一种……规律性的走向!
像是指引方向的箭头,又像是简化版的山川河流脉络!
“是地图!”
我惊呼出声,“这石板本身是一幅隐秘的地图!
指向八宝转经筒所在的地方!”
陈骏也凑过来仔细观看,眼神越来越亮:“没错!
这是一种古老的‘隐纹’手法,用特殊矿物掺杂在石料中刻画,平时看不出来,只有在特定光线或温度下才会隐约显现!
慧觉居士果然留了后手!”
我们三人精神大振,围拢在一起,小心翼翼地调整着石板的角度,借助篝火的光影,努力拼凑着这幅残缺的秘图。
地图很抽象,线条简单,但能辨认出几个关键要素:一个代表起始点(很可能就是佛影岩)的标记,一条蜿蜒指向西南方向的曲折线路,线路尽头,标注了一个特殊的符号——那符号,看起来像是一个……旋转的轮盘,周围有八个点环绕!
“八宝转经筒!”
我们异口同声!
符号旁边,还有两个极其模糊的古字,勉强能认出是“塔”
和“林”
的轮廓。
“塔林?”
陈骏沉吟道,“寺庙的塔林?栖霞山一带,有寺庙遗迹吗?”
我努力回忆看过的资料和赵老汉的话,突然想到:“有!
赵叔说过,栖霞山深处好像有个很小的、早已荒废的古寺遗址,叫‘云塔寺’,据说就是因为寺后有一片小小的塔林得名!
但因为太偏僻,早就没人去了!”
线索对接上了!
八宝转经筒,很可能就被慧觉居士藏在了云塔寺的塔林之中!
“云塔寺……”
陈骏站起身,走到木棚门口,望向西南方漆黑的雨夜,“看来,我们下一站的目标,很明确了。”
雨还在下,山林一片漆黑。
但此刻,我们心中却燃起了新的希望。
虽然前路依然吉凶未卜,但至少,我们找到了方向。
休息一晚,明天一早,直奔云塔寺塔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