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点整,市政府东楼大会议室。
兴宁市国企改革与振兴领导小组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准时召开。
主席台上是刘学义和夏朗常务副市长,台下则是兴宁市各大实权部门的一把手,市府办、计划发展委、财政局、土地局、工商局……
江振邦自觉坐在了最后一排。
会议由常务副市长夏朗主持,他没有讲太多客套话,开门见山地强调了成立这个领导小组的意义和重要性。
接着,夏朗宣读了由江振邦起稿,市府办修改完善的《兴宁市深入国营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
最后,刘学义做总结发言:“这份文件,名叫意见,其实就是一份国企改革的试行方案,我们兴宁市算是开了全省的先河。事先,我和国强书记分别向市里做了汇报,上级领导允许我们兴宁试点先行,并鼓励我们,要大胆地搞,放心地搞!”
“搞得好了,我们兴宁是大功一件,在座的各位都是功臣,搞得不好,那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为其他县市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会后,此《意见》由市府办整理后,向全市国有企业传达发文。”
“同时,各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及时跟进,帮助企业解决它们改革时遇到的种种困难。如遇到问题,要立刻反馈。谁误了事,谁因为个人工作不力延缓了改革进度,市委和市政府就要打谁的板子!”
这是个波澜壮阔、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国企改革怎么搞,连中枢都没个具体方案,只是通过发布一系列重要的决定、法律和条例,逐步推进。
所以江振邦的改革方案,最终还是慎重地更名为“意见”。
江振邦全程安静地做着记录,没有发言,但他能感觉到,一道道或审视、或好奇的目光,不时地落在他身上。
会议结束后,众人离场。刘学义却叫上了夏朗、陈爱军以及江振邦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继续开小会。
“今天这个会,调子是定下来了,文件也发下去了。但改革的阻力一定很大,一是涉及利益问题,二是部分领导和工人水平不够,不能理解方案内容,不知道具体怎么搞,不知道这么搞有什么好处。”
刘学义的目光扫过三人,沉吟道:“因此,锦红厂第一炮必须打响,有了样板,后续其他国企的改革工作才好开展…所以,振邦的工作,你们要全力支持啊,也要让其他成员配合好。”
常务副市长夏朗四十岁出头,搭配短寸发型,面容清癯,鼻梁上架着眼镜,斯斯文文的,闻言只是犹豫地点点了头。
但他心里却叹气,我的大市长,你让我怎么支持?拿什么配合?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