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
最要命的是江大鹰的色胆也很大,白天,他是人前显赫的江主任,晚上就成了KTV里呼朋引伴的老板,身边的小三换了一个又一个,经济问题非常严重,生活作风上极其放肆。
但在那个野蛮生长的年代,这种事也是司空见惯了,大家都这么玩,还会被称之为“锐意进取”“改革先锋”,只要做的不是天怒人怨,只要你能让领导满意,也没人去管你。
关键转折点在江大鹰38岁那年,当初赏识江大鹰的那位领导因病垂危,被迫离岗,他这个“前朝旧臣”立刻遭到了处理,江大鹰被权力核心的建委调离,扔到计划生育、统计、农业等得罪人或含权量较低的部门当副职。
江大鹰坐了多年的冷板凳,性格也收敛不少。
等到1992年,兴宁市换不少新领导,其中有一位副书记兼代市长叫刘学义,恰好他也是个退伍军人。江大鹰这才借着这层‘战友’关系,勉强搭上了线。
93年政府换届,刘学义摘掉了市长前的代字,也没忘记自己的老战友,江大鹰由此被调到林业局当局长,虽然含权量与当初的建委没法比,但多年过去,江大鹰好歹重新当上了一把手。
“我自己呢?我接下来该怎么办?像老妈说的那样通过考试考到中枢去?”
江振邦理清了脑海中关于父亲的记忆,也开始思索自己的入仕平台该如何选择。
前世他这个大学生被分配到乡镇政府,纯粹是父亲的建议,因为江大鹰就是从最贫困的乡干上来的,所以产生了乡镇锻炼人,机会多,提拔快的错觉。
等江振邦进入体制内,用自己的十年青春搞明白了平台的重要性,心中不知骂了多少次;这个老登眼光过时了,只会坑儿子。
在体制内工作,选择什么样一个平台做起点排在首位,比自身能力还重要,基本奠定了你未来一生的发展。
如果脑袋上没有过硬的天线,从乡镇政府一个科员起步,那就是最差的选择,不仅收入低、晋升空间受限、工作强度大,更积累不到什么好的人脉和资源,未来能混成正科干部,到县里担任局长就算烧了高香。
像前世江振邦能爬到兴宁市常委、副市长的职位,一是靠九十年代大学生身份的加持,另一方面是靠家庭托举,但如果换一个更高的平台起步,发展的一定会更好。
理论上来讲,平台越高,未来的发展也就越高。
考到中枢一步登天当然是最好的,江振邦这个重生者也可以用先知先觉的能力,参与到顶层设计。
93年,总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条推动了“干部”向“公务员”的转变和公务员制度的完善。
94年8月,中枢机关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招录名额490人,这意味着公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