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发现,无论怎么对比两首歌,都和林知白这个正主扯不上关系了!
两边想来想去,最后发现:
这事儿已经变成了齐兼葭和夜莺的唱功之争,或者说是风格之争!
毕竟两首歌采用了一模一样的旋律,只是歌词不同风格不同,演唱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这是由歌词主题决定的。
齐兼葭的《夕阳之歌》,歌词追求的是一种诗意,写的相对深沉,俨然是一位饱经世事、历尽沧桑的人生告白。
斜阳无限,无奈只一息间灿烂。
作词以夕阳起兴,切入主题,体现了古诗词由景及情的一贯作风,而且瞬间即来了一个九十度的转弯:“无奈只一息间灿烂”,奠定了这首歌苍凉的基调,紧接着第二句“随云霞渐散,逝去的光彩不复还”还是运用比兴的手法感慨光辉不再,世事无常……
发现了吗?
这是一种极具艺术的手法,全词唯一可以看做是爱情描写的地方,虽然稍显含蓄,但却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而且歌词的韵脚,基本都压在仄声上,既与这首歌悲凉的基调相一致,同时也与齐兼葭的嗓音相协调。
这就难怪齐兼葭会选择《夕阳之歌》了。
毕竟她唱的很多歌曲,都是追求一定艺术效果的。
这也是喜欢齐兼葭的人,为什么大多对夜莺无感的原因。
大约是觉得喜欢齐兼葭的歌,会更有逼格一点,她一贯的高冷形象也符合这种逼格要求。
相比起齐兼葭,夜莺走的路线,更加通俗大众化。
所以林知白早就猜到,夜莺大概率会更喜欢《千千阙歌》。
与《夕阳之歌》的题材不同。
夜莺选择的《千千阙歌》,直接将主题定位在“伤情离别”上。
翻开全唐诗,我们可以数一数哲理诗占多大的篇幅,而伤情离别诗又占有多大的比例?
可以说后者拥有绝对压倒性的优势!
因为对于人生的感悟,或深或浅,或有或无,大家都不一样,能对夕阳之歌产生强烈共鸣的听众当然不会少,但绝对没办法和“伤情离别”这个主题比体量!
或者说:
夜莺的大多数歌曲,内容都是跟爱情之类有关,她在通俗的领域里,有着高于一般人的审美!
而通俗就意味着更大的市场,或者说更高的销量。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