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的事我来安排就好,你只用想第一批布画甚麽纹样。」
装修的事她信得过他,宅子由他负责一切都安排妥当。
杜尚若抬眼看向他,看着他眼下的青影,他定是累坏了。
她张了张嘴,想说「你也别太累了」,可话到嘴边,却变了:「我已经画定些花样,可这噱头不能跟这三家铺子撞了,我们要尽量把京内人的需求都包了。」
她之前用诗歌和琴谱作花样的发想,要是再用就会和上官蕙手下的三家布庄瓜分同一批客源,就是跟自己人抢客源,铺子噱头就没了。
而且她和韩卢独立出来,只要藏好铺子和上官蕙的关系,在外人眼里,新铺子就是家独立的布庄,这样既能避开同行的猜忌,往後京里的布料进价丶售价,还有哪家要出新款的消息,他们都能掌控住。
韩卢见她愿意聊铺子的事,眼里闪过一丝笑意,在她身边坐下,声音放得更柔:「只要是你画的,定能卖得好。」
他伸手把桂花糕推到她面前:「纹样的事不急,咱们慢慢想,装修得找工匠丶备材料,怎麽也得两三个月,有的是时间。」
杜尚若捏起一块桂花糕,忽然想起甚麽似的,抬眼问他:「你天天在布庄盯着,有没有留意现在来买东西的都是些甚麽人?」
韩卢闻言,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桌沿,认真回想起来:「买整匹布做衣服的,大多是书生和官家小姐,喜欢素雅些丶有格调的纹样。像帕子丶荷包丶扇套这些小物件,买的人就杂了,老人图便宜实用,年轻人爱新鲜样式,有时候还有丫鬟替主子来挑,甚麽样的都有。」
「嗯??」杜尚若咬了口桂花糕,突然灵光一闪:「缺的是小孩!小孩不懂甚麽诗词文采,只看颜色花纹鲜不鲜艳。
她身体微微前倾:「你再跟我说说,现下京里的小孩都喜欢些甚麽?」
小孩长得快,衣服一季就得换。而且做母亲的,只要孩子喜欢,多少钱都愿意花。新店可以做些颜色鲜亮的布,上面绣些他们喜欢的纹样,一定受欢迎。
韩卢被她问得一怔,随即低头思索起来,可他小时候就困在袖红楼,现在整天都在布庄,小孩都没见过几个,又怎知道这些。
杜尚若见韩卢眉峰紧蹙,显然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半分头绪,眼底先漫开几分笑意:「想不出便不想了,左右今日天气正好,咱们一起去外面逛逛,说不定走着走着就有主意了。」
说罢,她转身先去跟上官蕙打了声招呼,得到应允,才领着韩卢往街上去。
这些日子多亏上官蕙带着她熟悉京中街巷,那些弯弯绕绕的胡衕,她早已记在心里,也知道哪些地最多小孩。
此时正是午後最热闹的辰光。青石板路被晒得微微发烫,风里裹着糖炒栗子的焦香丶胭脂铺的甜香,还有街边小贩吆喝的脆响,织成一片鲜活的市井声浪。
刚拐过街角,糖人摊前的喧闹便先撞进耳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