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个困扰军垦城优势产业——军垦制药的难题,也看到了解决的曙光。
军垦制药以其独特的戍边军民古方和现代制药技术结合,开发出了一系列疗效显着、口碑载道的中成药和保健品。
如“活血通脉胶囊”、“天山雪莲滋养口服液”等。
特别是叶万成和刘向东以及老约翰研发的几类药物,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界公认的“神药。”为此,三个老头获得了诺贝尔奖。
然而,随着市场需求急剧扩大,最大的制约因素凸显出来。
原材料,尤其是需要特定生态环境的道地药材,供应严重不足。
现有的种植基地远远不能满足产能需求,过度依赖野外采集又不可持续且破坏生态。
这个问题摆到了虽然退休但仍关心着军垦发展的老书记叶万成的案头。
叶万成虽然专心研发药物,不再直接处理具体政务,但他的目光始终关注着这片土地的方方面面。
他亲自来到军垦制药的厂区调研,看着生产线因原料短缺而无法满负荷运转。
听着现任老总曾柔汇报因产能限制不得不放弃部分订单时,眉头紧锁。
回到家,他叫来了叶雨泽和刘能(农牧业总公司也涉及部分特种经济作物种植),开门见山地说:
“雨泽,刘能,制药厂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吧?”
“这是我们军垦城的金字招牌,不能因为土地和原料问题捆住了手脚。‘清泉计划’给了我们新的空间,我们不能只盯着传统的粮食棉花。”
他摊开地图,指着“清泉渠”沿线一些尚未大规模开发、但具有特殊小气候或土壤条件的区域:
“这些地方,能不能用来发展药材种植?比如,靠近山前逆温带的地方,是不是适合种甘草、黄芪?”
“一些坡度较缓的沙壤地,能不能试种肉苁蓉、锁阳?我们要科学规划,为我们的制药产业,寻找和开辟新的‘药圃’!”
叶万成的话如同一声号令。在叶雨泽的协调下,一个由军垦制药、农牧业总公司、军垦城农科所专家组成的联合考察组迅速成立。
他们沿着“清泉”规划线,风餐露宿,对沿途的土地、气候、水源条件进行了细致的勘察和评估。
很快,几处潜在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被筛选出来:
·在阿瓦提乡上游的一片冲积扇区域,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光照充足,非常适宜甘草、板蓝根的规模化种植。
·在戈壁段与山麓交界的一片砾石质坡地,发现了适合麻黄生长的环境。
·在一些新开垦的、需要固氮培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