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而制度与法律,才是理性的、持久的动力。我们必须确保后者尽快成长起来。”
人民治理院成立后的首要艰巨任务,便是审议《东非共和国基本法(草案)》。这份由叶柔主导、汇集了联盟内顶尖法律人才(包括部分投诚的前塔国法学家)草拟的文件,成为了各方势力博弈的焦点。
草案明确规定了“终身守护者”的地位和权限:
她们是国家统一和宪政秩序的象征,无权直接行政,但拥有法律颁布权(需执政官副署)、最高荣誉授予权、以及在国家面临严重危机时,根据执政官和治理院议长的联合请求,启动紧急状态的权力。
同时,守护者的人身安全神圣不可侵犯,其经费由国家财政保障。
对于执政官,草案赋予其领导内阁、统帅武装力量(在守护者象征性的最高统帅权之下)、处理日常政务、对外缔结条约等实权。
但重大决策,如宣战、媾和、重大财政预算,需经人民治理院批准。
治理院则拥有立法权、预算审议权、对执政官及内阁的质询与监督权。
草案在治理院引发了激烈讨论。
以杨三为代表的军方背景代表,虽然拥护叶柔执政官的领导,但对某些条款表示担忧。
杨三在一次闭门会议上直言:“赋予治理院过多制约执政官的权力,尤其是在军事和预算上,是否会降低效率?”
“战时状态下的决策,容不得半点拖延!”他担心文官政府的过度掣肘会束缚军队的手脚。
而来自新领土的一些代表,特别是原塔国地区的知识分子和地方领袖,则试图争取更多的地方自治权。
他们提出,希望在基本法中明确列出“地方保留权力清单”,包括部分文化教育、地方税收、基层司法等事务的自主管理权。
“我们并非不认同统一的东非共和国,”一位来自瓦萨镇所在地区的长老代表阿卜杜勒诚恳地说:
“但各地情况迥异,一刀切的政策可能水土不服。给予地方一定的灵活性,更能有效治理,也能体现联盟当初承诺的尊重多元文化。”
还有代表对守护者的继承问题提出疑问。
草案回避了这一点,只注明叶柔、叶眉为首任终身守护者。这给未来留下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叶柔作为执政官,亲自参与了多次关键讨论。她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政治智慧。
对于军方的担忧,她承诺会在基本法细则和后续的《国家安全法》中,明确紧急状态和战时体制的特殊程序,保障军事行动的效率。
但同时强调,和平时期的军队必须服从民选政府的领导,这是现代国家的基本原则。
对于地方自治的要求,她指示成立专门委员会,与地方代表协商制定《地方自治纲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