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深知力量来源、懂得运用规则、拥有清晰战略视野的政治家。
他的底蕴,是军垦城赋予他的坚韧、务实与创新精神,是战士集团提供的技术、资本与全球网络支撑。
是彼得罗维奇家族给予的政治启蒙和本地根基,更是脚下这片黑土地和其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所转化的无穷力量。
他站稳了脚跟,但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方。
乌国的未来需要新的蓝图,而他已经证明了自己是绘制这幅蓝图的最佳人选之一。
根植黑土,仰望星空,叶帅的政治旅程,即将驶入更波澜壮阔的深水区。
初冬的基辅,寒风料峭,但马林宫(MariinskyPalace)内却气氛火热。
一场关于国家预算分配的特别听证会正在进行。长长的橡木桌一侧,是叶帅和他精干的赫州代表团。
另一侧,是几位面色不善的中央部长和资深议员。
“叶州长,赫尔松州申请的额外港口建设资金和新能源补贴,数额巨大。”
一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代表某传统能源利益集团的议员奥列格·彼得连科慢条斯理地开口,手指敲打着桌上的文件。
“在全国都紧缩开支的背景下,这是否过于……乐观了?更何况,我们收到不少反馈,质疑这些项目最终受益的是否真的是乌国的国家利益,还是某些……外来的商业伙伴?”
话语中的暗示如同毒蛇吐信,会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目光聚焦在叶帅身上。
这是基辅旧势力一次蓄谋已久的发难,意图将经济议题扭曲为政治攻击,扼杀赫尔松的上升势头。
叶帅没有立刻反驳。他端起桌上的水杯,轻轻呷了一口,动作沉稳得不似一个年轻人。
他目光扫过对面那些或傲慢、或审视、或幸灾乐祸的脸孔,最后落在彼得连科身上,嘴角甚至牵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彼得连科议员,”叶帅的声音清晰而平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
“感谢您对赫州财政状况的关心。您的问题核心无非两点:一,钱从哪里来?二,利益归谁所有?”
他微微侧身,身后的幕僚立刻将一份厚厚的文件递到他手中,同时,巨大的投影屏亮起。
“首先,关于资金。”叶帅翻开文件:
“赫州港三期扩建工程,总预算的60%来自国际银团贷款,由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牵头,贷款条件完全市场化、透明化,已通过财政部和国际审计。”
“剩余40%,其中一半来自州财政盈余——是的,得益于农业改革和加工税收,赫州去年实现了近二十年来的首次财政盈余”
“——另一半,则来自战略投资者的股权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