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搅拌上万次,直至鱼肉上劲。最后,再用特制的漏斗,将这鱼泥,漏入滚烫的清鸡汤中,方能成这‘面条’之形。口感爽滑弹嫩,入口,只余一个‘鲜’字。”
第二道主-菜,“浑羊殁忽”。
这一次,端上的,是一只完整的、烤至金黄油亮的……肥鹅。鹅的腹中,塞满了用各种香料,与羊肉丁,一同炒制过的糯米饭。
“此菜,亦是‘烧尾宴’中的奇菜。‘殁忽’,在古语中,便是‘消失不见’的意思。此菜的妙处,便在于,诸位食客,只见其鹅,不见其羊。唯有动箸之后,方能在那鹅肉的鲜美与糯米的软糯之中,品尝到那一丝,被完美隐藏起来的羊肉的醇厚膻香。鹅羊相配,是为‘鲜’字之极致。”
第三道主菜,“贵妃鸡”。
第四道主菜,“樱桃毕罗”。
每一道菜,都如同一件艺术品。
每一道菜的背后,都有一段源自于盛唐的有趣典故。
专家们早已从最初的品尝,变成了此刻的一场关于盛唐饮食文化的,学术研讨会。
他们一边吃,一边激烈地讨论着。
“这‘浑羊殁忽’的做法,怕是已经失传了上千年了吧?没想到今日竟能在此处亲口尝到!”
“还有那‘樱桃毕罗’,用猪网油包裹馅料,再油炸至酥脆。这种烹饪手法在现代已经很少见了!”
张承志的那两位学生早已是听得如痴如醉。
他们感觉自己今天吃的不是一顿饭。
而是一本,活的,会散发着香气的历史教科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