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风雨,却裹不住先生心中的山河;它遮住了荣华,却遮不住先生眼底的豁达。
夕阳渐渐沉落,将天边的云霞染成了胭脂色。苏轼抖了抖蓑衣,迈开脚步,沿着山路缓缓下山。竹杖再次叩击在青石板上,声响清脆,与山间的虫鸣、远处的歌声交织在一起,谱成了一曲自在的歌谣。
晚风拂过他的衣襟,带着雨后山林的清新气息。他抬头望向漫天霞光,忽然放声吟道: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声音穿过暮色,在山谷间久久回荡。是啊,回首望去,那些曾经以为过不去的风雨,那些曾经以为解不开的郁结,如今看来,不过是人生路上的寻常景致。风雨也好,晴日也罢,只要身披蓑衣,心怀豁达,便能在世事浮沉中,走出属于自己的从容——任它风雨来袭,我自吟啸徐行;任它岁月变迁,我自守心归处。
后来,这蓑衣旧了,这竹杖损了,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境,却永远刻在了苏轼的生命里,也刻在了岁月的长河中。它告诉每一个历经风雨的人:人生不必执着于晴雨,不必困于得失,只要心怀坦荡,不畏不惧,便能在风雨中寻得自在,在平凡中见得真章——因为真正的强大,从不是避开风雨,而是淋过风雨后,依旧能笑着说一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