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里的暖,把每个约定,都酿成岁月里的甜。愿来年槐花开时,仍有木雁挂枝,仍有故人相聚,仍有新的约定,在春风里发芽。”
暮色渐渐漫过老槐树,院中的灯次第亮起,是母亲挂的红灯笼,暖黄色的光洒在“三幅图”上,洒在七只小木雁上,也洒在留言本上那些温暖的字迹里。风穿过枝桠,小木雁轻轻晃动,刻痕里的金粉在灯光下闪着光,像星星落在了槐树上,又像大雁的影子,在枝桠间停留。
母亲喊大家吃晚饭,饭桌上摆着槐叶粥、槐花糕、炒槐芽,还有张叔的槐叶酒,热气腾腾的,透着家的味道。小侄子坐在我旁边,嘴里嚼着槐花糕,含糊地说:“姑姑,明年大雁回来,我要请它们吃槐花糕,还要给第八只小木雁刻上‘雁归喜’,让它们知道,我们一直在等它们。”
我摸了摸他的头,望着窗外的老槐树,枝桠上的小木雁还在轻轻晃动,像在跟我们点头。我知道,老槐树的约定,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就像槐叶年年绿,大雁岁岁归,我们会带着这些温暖的故事,在时光里,继续写下去,画下去,等下去。明年春天,会有第八只小木雁挂在枝桠上,会有新的画稿铺在石桌上,会有更多的人来赴这场约定,让每一个春天,都有新的木雁,新的画,新的约定,在老槐树下,悄然生长,慢慢发芽,长成岁月里最温暖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