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未来边缘
“星槎”正以一种近乎无声的滑行,降落在硅谷某个充满未来感的私人机库。舱门打开的瞬间,外面流动变幻的全息广告光影如水银泻地般投射进来,将原本静谧的内部空间也染上了一层赛博朋克般迷离的色彩。五岁的晓晓趴在我怀里,睁大了那双酷似她父亲、却又蕴含着她自己独特光芒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些由快速闪动的二进制代码、三维产品模型和抽象符号构成的广告流。她没有像普通孩子那样好奇地发问,只是静静地看着,那沉静的目光,仿佛能穿透那些炫目的光影,直接阅读其底层流淌的、最原始的数据语言。我注意到她腕间那淡金色的“混沌之钥”纹路正微微发亮,如同呼吸般明灭,似乎在同步解析着这些信息洪流。
方舟站在我们身边,他的手轻轻搭在我的椅背上,传递着无声的支持。在我们超越常人的感知中,那些冰冷的数字代码,在女儿独特的视角里,或许正化作一群群具有生命、遵循着某种内在韵律飞舞的光之鸟雀。这是一种奇妙的体验,我们穷尽力量去理解和运用的规则,在她那里,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第一站,是方舟早年投资的一家顶级量子计算实验室。纯白色的空间里,只有指示灯和冷却系统发出低沉的嗡鸣,仿佛一座供奉着未来神祇的圣殿。穿着特意为她定制的小小实验服的晓晓,看起来像个精致的娃娃。她起初还紧紧拉着我的手指,对周遭庞大而精密的仪器带着一丝孩童的敬畏。
然而,就在工程师启动某个关键算法、主屏幕上数据流开始疯狂跳跃的瞬间,她忽然挣脱了我的手,摇摇晃晃地走到那布满复杂接口和指示灯的主控台前。在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前,她踮起脚尖,毫不犹豫地按下了旁边一个被视为辅助功能、平日极少被使用的物理按键。
“这样,”她指着主屏幕上突然跳出来、并以前所未有效率优化的实时能效曲线,用稚嫩却无比肯定的语气对我说,“妈妈,它更舒服了。”
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起初不以为意,甚至带着一丝被打扰的不悦,但当他将目光投向实时监测数据时,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随即化为极度的震惊——这个看似无意的、孩童的随意按键,其触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竟阴差阳错地解决了困扰整个团队长达数月之久的、关于量子比特在叠加态下的异常能耗与散热难题!那并非复杂的演算,更像是一种……直觉般的调整,仿佛她知道这台冰冷机器内部的“感受”。
方舟与我对视一眼,无需言语,我们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同样的了然与震撼。我们的女儿,正在用一种我们尚且无法完全理解的方式,直接与这些科技造物最底层的逻辑,甚至可以说是它们的“灵魂”进行对话。
离开硅谷的科技圣殿,我们飞向了黄石公园那片亘古蛮荒的地质奇观区。巨大的间歇泉正在预演着下一次喷发,地面微微震颤,蒸汽嘶鸣着从地表裂缝中喷涌而出,带着硫磺的气息。晓晓站在观测站坚固的力场防护玻璃内,小小的手掌紧紧按在冰凉的玻璃上,专注地看着外面翻涌的地热水,那专注的神情,竟与方才在实验室时如出一辙。
当滚烫的水汽裹挟着庞大的能量冲天而起时,我清晰地感觉到她腕间的“混沌之钥”金光流转,一股难以察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