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者,比喻成了高明的大厨。张师,连外国徒弟都有了,这得敬你一杯啊。」….
一番话将张元福说得眉开眼笑:「这写书的人就是不一样,啥都能说出道道来,还把我们做菜的捧这么高!这杯本该我敬你才对,那就算同饮了!」
两人喝了一杯,张元福才对桌上团团拱手:「祖师爷有规矩,做主厨的时候,晚上不能过三杯,怕坏了舌头的味觉。这桌就不能再喝了,列位见谅见谅。饭菜可还满意?」
众人都是点头。
「都满意,这不就着饭菜,方才聊得开心嘛!」周至笑道:「对了张师,你这外国徒弟是怎么来的?」
「害!」张元福说道:「我不是在烹专代着课吗?有一天到课堂上,突然见到一群傻小子围着一个外国妞,吓我一跳!」
「问了一下是主动找到学校里边来的学生,为了进校跟校领导掰扯了一天,最后校党委开了个扩大会才决定收下这学生。」
现在的烹饪校虽然号称是专科学校,其实就是个职业技能培训学院,生源都是高中学历,专科甚至技校都考不上的那种,也就是张元福嘴里的「傻小子」。
有句老话叫「灾荒年饿不死油厨子」,很多家庭为了孩子有一技之长,便将他们送到烹专学习。
因此可以想见,一个老外跑到烹专来哭着喊着要学做菜,给大厨兼职的校领导们带去了多大的震撼。
实打实的讲,烹专主要是学习技能的,甚至早年间川菜传承都是口口相传,真正以文字记录整理菜谱,乃至于深入研究川菜历史的,都不是真正的厨子,而是类似周至这种「文化人中的吃货」。
而面前这位付霞,再一交流,原来是牛津大学的大学生,因为一个中国少数民族研究项目来到蜀大交流学习的,而且她的那口牛津腔不是后学的,因为她家就在牛津大学里。
父亲是世界文化史学术权威,母亲是东方史教授,不过专精不是中国,而是印度。
付霞现在弄的那个课题,其实就是从母亲那边要过来的。
「不过有了小姑娘在,班上那帮傻小子学艺的劲头也足了不少。」张元福笑道,笑容里甚至有几分宠溺:「就是多了个小尾巴,时常跑来钻后厨。」
「也是莫大的机缘和运气啊……」周至感慨:「其实我也爱钻后厨,老家郭师的私房菜馆里有道酒香肚头,那可真是守了好久的锅边才勉强把得准火候。」
「小周师父是好人!」张元福其实人挺直爽,当然要是不直爽怕是也多不了这么个牛津小跟班:「不但没有看不起咱们,还给咱们写书!」
「张师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有多么的伟大。」周至切换成了英文,对付霞说道:「这样的手工艺的传承,我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