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沉了些,“而且,司令,我们心里都清楚,这次海试,意义非同一般。
北京城里,总指挥那边要面对的压力恐怕不比我们小啊。”
提到“总指挥”
这三个字,陈司令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肌肉似乎不易察觉地抽动了一下。
他当然知道林参谋长指的是谁。
却在短短十年间,以一种近乎神话般的方式,结束了遍地烽烟的混乱局面,将破碎的山河重新粘合起来,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有力的政府的年轻人。
他说的话,有些词句在当时听来甚至是古怪而难以理解的,“制空权”
,“三位立体打击”
,什么“不是一条船,而是一个移动的海上机场”
,
但那些话语中蕴含的逻辑和远见,却让陈绍宽这个老水兵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共鸣。
总指挥在处理海军的事情上,尤其是对航母的重视,出了当时所有人的想象,要人给人,要资源给资源,顶着内阁里无数质疑和反对的声音,硬是把这个吞金巨兽给造了出来。
这其中经历的艰难、付出的代价,陈绍宽是亲眼所见,亲身参与的。
可以说,这艘“龙威”
号,以及今天甲板上这些生龙活虎的飞行员、地勤,都浸透着全国民众的心血和期望。
“唐总帅……”
陈司令喃喃地重复了一句,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浩瀚的大海,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他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敬佩,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民众把这天大的担子,把这海军的未来,交到你我手上,咱们要是搞砸了……别说对不起国家,先就对不起先生的这份信任和苦心。”
陈绍宽,指挥江阴海战,参加武汉保卫战。
代表海军出席盟军对日受降仪式。
9月再以海军代表身份参加南京受降。
